参与社区服务,探索中职德育新模式
潘敏
浙江余姚技师学院(筹) 浙江 余姚 315400
摘要:组织中职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德育工程。德育工程也从理论德育走向实践德育,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将中职学生德育建设工作提升到更深层次。学生在亲身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提升社会参与度,深刻认识德育的本质意义和具体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实践德育文化,优化中职生德育建设工程,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共同育人做出示范。
关键词:中职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建设;社区服务
1 引言
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劳动实践德育的具体形式之一,具有明确的德育属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面对社会复杂多样的需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公共服务的本质,培养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这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帮助很大。中职生学生专业多样化,在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体制中,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得到很好的专业技能锻炼机会。
2 预备工作
首先明确中职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方向,综合考虑所带班级各种条件,制定社会劳动实践德育专题,通过讲座等方式传达精神,拟定方针。
2.1充分发挥学校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支持,制定具体的方案,要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能够随时为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为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铺平道路,例如社区公共管理、社区养老、养老服务等[1]。
2.2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结合不同专业,制定不同方案,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社会公共服务,更顺利的建设劳动实践德育工程。整个过程中,要将社区方面妥善考虑进去,因此要在与社区的交流合作过程中,适当介绍学校相关政策,管理目的,管理模式,寻求社区方面的协助与支持。
2.3在正式开展志愿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是必要的一环。以具体的服务项目为实例,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含:一是安全培训。学生在进行具体的志愿服务时,所处环境将不再像校园哪样稳定安全,因而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建立相应的紧急联络方式,制定紧急处理预案,要尽量避免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服务内容[2]。二是思想培训。塑造学生的服务理念、高尚情怀,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本身具有崇高的精神,在培育学生道德修养的进程中,高尚的情怀和无私服务的理念对学生的道德提升具有良性促进作用,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避免服务效果不好等问题。三是技能培训,在这一项培训中,要充分来考虑学生所学的专业,学生的兴趣特长,尽量做到相匹配,同时要深度考虑到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例如养老服务、会展、疫情防控等重点项目,需要重点强调,在培训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关技巧以及礼仪规范。
3 推动构建区校合作交流新模式
3.1首先要适当扩大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范围。在获取政府政策及学校支持的同时,根据社区的需要,学生要能为,通过委托与合作共存的社区与学校关系,积极承接各类公共志愿服务,在与社区的合作共建德育过程中,积累宝贵经验。还可进一步拓展,组织中职学生走向工厂、村委基层,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尤其在劳动实践德育的建设初期,要以合作、互动、多元为核心,积极联合社区和其他各类志愿团体,更好、更顺利地建设起以区校合作为模范的劳动实践德育工程。
3.2其次要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在社区服务,大型活动、专业化服务方面,一定要切合社区需求,群众需求,规划设计、积极培养学生踊跃参与服务的心态,不断扩大社区服务的受益面和覆盖面,将学生的奉献精神不断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动员引导,将德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阐释给学生,在保证动员过程高效快捷的同时,也要注意参考聆听学生人建议和意愿。使中职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劳动实践德育工程对他们自身的重要意义,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荣誉感与社会归属感,从而对志愿服务产生认同感,以切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切合新时代党对新青年的培育与要求。
3.3根据难易程度的服务岗位,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
4 完善劳动实践德育工程
让职中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当做学生的就业要求之一,让中职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成为学校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形式,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不断加强完善相关制度:
4.1多角度搭建好中职学生实践德育工程的各种制度框架,可以尝试将劳动实践德育工程作为学生毕业就业,甚至可以和学分挂钩,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具体措施可以结合社区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设置。
4.2根据进度和效果,逐步加深德育的层次,夯实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对学生进行二次思想品德教育和必要的鼓励认同,加进升华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3改善德育评价模式,对于特别优秀,愿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社会公共服务做贡献的学生,作为学生个人入团和学校评价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
5 结语
优质的教育于个人,于社会,甚至于国家而言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因为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一致的。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更是重中之重,在以德为本,全面发展要求下,德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班会课、思政课中,必须要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亲自付出的过程抓住德育的核心,从而真正领会德育的含义,并切实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合作模式,合作方向也需要发展变化,以学校党委组织、各级政府、各事企单位和社区共同联合建设的劳动实践德育工程,非常切合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3],而在此基础上,中职学生也开始走进社区的公共志愿服务事业,完善劳动实践德育工程建设的同时,推动区校合作共建德育的进程,为该学龄阶段学生的德育共建事业做出示范。
参考文献:
[1] 荀铁军. 论大学生劳动实践德育工程的角色定位与发展思路[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14(1):44-50.
作者简介:潘敏,男,汉,1980年2月,余姚,中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子电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