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估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作者

童晓倩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000

一、研究背景

特征价格法是一种评估商品价值的方法,它基于商品由多种属性构成的观点,认为这些属性的总体影响决定了商品的价值。这种方法所形成的评估模型被称为特征价格模型。自 1980 年代以来,特征价格法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广泛,研究深度不断增加。随着评估模型的不断完善和量化指标的精细化,特征价格法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其理论研究也日趋深入。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特征价格法与传统评估技术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来探讨其在房地产估价中的适用性。通过这些分析,能为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估价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推动其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特征价格模型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关键时期: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在早期,由于技术限制,特征价格模型主要用于宏观经济分析。Haas(1922)、Waugh(1928)、Lancaster(1966)等学者为这一模型的早期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 世纪60 至70 年代,模型经历了复苏,格里利谢斯、里德科尔、罗森等学者的工作为模型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特征价格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计量经济学的推动下,模型的函数形式、变量选择和估计方法得到了深入研究,同时,半参数和回归分析等技术也得到了应用。此时期,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编制价格指数、评估房地产价值,以及评价非市场商品。

(二)国内研究综述

特征价格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时期:

第一阶段,起步期:蒋一军(1996)等学者首次将特征价格法应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异质性产品研究。

第二阶段,应用与优化期:进入 21 世纪,特征价格法开始在房地产评估领域得到应用与改进。陈敬东等(2002)和段丹桂(2010)通过特征价格法优化了传统市场评估方法的定量分析。李恒凯(2010)结合 GIS 技术,提升了住宅价格评估的准确性,并于 2018 年进一步与BP 神经网络融合,增强了评估的精确度。

第三阶段,创新与扩展期:近年来,特征价格法的应用不断拓展与创新。赵旭(2014)针对学区房提出并实证了特征价格法的新评估方法。宋美佳(2015)以地铁发展为背景,建立了分析沿线住宅价格影响的模型。陈敏等(2018)在武汉利用特征价格法与神经网络技术,开发了二手房自动评估模型。李从容等(2019)研究了学校划区对周边住宅价值的影响。

(三)文献述评

总体来看,特征价格法在不同领域的实证研究中显示出了其强大的适用性。然而,与国际研究相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有较大差距。为了更清晰地展现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方法与传统房地产评估方法进行详尽的比较分析。

三、传统房地产估价方法

(一)传统房地产估价法应用

1、市场法

市场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两个关键条件。第一,必须存在一个活跃且稳定的房地产市场,这为比较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交易案例众多,数据质量高,为评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二,需要寻找与待评估房产在区位、面积、户型、朝向、楼层、装修等方面相似或相同的可比案例,以确保比较的合理性和评估的准确性。

2、收益法

收益法是一种基于房地产未来收益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它适用于具有稳定收益或潜在收益的房地产项目。在估价过程中,需要预测房地产项目的未来收益,并确定合适的折现率,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时点,从而得出房地产的当前价值。

3、成本法

成本法是一种评估房地产价值的途径,它依据重建或重置房产所需的成本来确定其价值。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难以找到可比案例或不适宜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的房产项目。在成本法中,房产价值被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和装修成本等,然后根据这些部分的新旧程度来确定它们的价值。这些价值的总和,再加上一定的利润率,就构成了房产的评估价值。

(二)传统房地产估价法的不足

1、市场法的不足

(1)数据完整性的高标准要求

在房地产估价过程中,需全面考量房产的内在属性和外部环境,这包括其物理状况、地理位置、法律权益、政策背景和经济因素等。然而,搜集这些影响因素的完整资料是一项挑战,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可能导致信息不一致。

(2)案例寻找与调整的复杂性

鉴于房产的独特性,寻找与评估对象完全匹配的案例极为困难。在进行案例调整时,需要考虑众多影响价值的因素,例如,交易时间的调整可能需要依赖房产价格指数,而地理位置等非量化因素的调整则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量化过程中的主观性问题

在市场法评估中,将房产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是关键步骤之一。这一过程通常基于评估人员的经验和一些测量工具来进行,因此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最终会影响到评估的最终结果。

2、收益法的缺点

(1)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

在应用收益法进行房地产评估时,涉及到的预测未来收益、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以及估算收益期限等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主观判断。特别是折现率或资本化率的确定,它不仅体现了投资者对房产未来收益的预期,还反映了他们的风险偏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且充满主观性。

(2)严格的假设前提

收益法在进行收益预测时,高度依赖于一系列假设条件。它通常基于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收益,并假设经济环境、市场趋势、政策法规等外部因素将保持现状。然而,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下,这种假设往往难以实现。

3、成本法的缺点

(1)无形价值难捕捉

成本法依据成本价值原则来评估房地产,但这种方法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房产成本之外的无形价值,例如其权益价值和地理位置带来的增值。因此,成本法由于忽视了这些外部因素,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低于市场的实际价值。

(2)评估过程的复杂性

对于老旧建筑物的评估,成本法需要首先计算其重置成本,这涉及到对各个组成部分资产的逐一核算,这个过程本身就相当复杂。此外,还需要确定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考虑资产的新旧程度或贬值情况,这些数值的确定同样具有挑战性。

四、特征价格法原理与适用性

(一)特征价格法运用原理

特征价格法的核心在于分析产品各构成要素对其整体价值的贡献,如地理位置、空间大小、建筑样式等,为潜在买家带来不同的利益和满足度。这些利益和满足度共同决定了房产的市场价值,形成了其价格。

鉴于每处房产都有其独特的属性组合,房产价格因此表现出多样性和动态变化。通过评估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属性变量时,买家愿意支付的额外成本,可以量化该属性对房产价值的具体影响,从而计算出每个属性的隐含价值,也就是特征价格。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客观的房地产价值评估手段,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定价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二)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估价中的假设

1、具有异质性

特征价格理论强调产品价值来源于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为消费者带来特定的效用,而非产品本身。这一理念是特征价格模型应用的基础。例如,在房地产市场,由于房产在结构、位置、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独特性,几乎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房产。这种固有的异质性是特征价格模型在房地产评估中应用的关键假设。

2、市场透明活跃度

特征价格法的有效应用需要一个开放和活跃的市场环境,其中交易双方可以在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公平交易,减少偶然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特征价格理论更适用于那些消费者能够获得全面市场信息的统一市场环境。在这样的市场中,商品价格公开透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选择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

3、价格特征的隐含性

特征价格法的关键在于识别并量化影响价格的各种特征。并非所有影响因素都有明确的市场价格。以房地产为例,除了建筑和土地有直接的价格外,许多其他因素,如环境质量、交通便利性等,都属于隐含性价格特征。这些隐含特征是特征价格法分析和量化的重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房地产的总价值。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精确的房地产价值评估,辅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估价中的适用性

1、容易取样

特征价格模型的精髓在于对房产的各个属性进行详尽的分析,每个属性都隐含着一定的价值,通常可以通过现场调研或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得。

例如,如果一个住宅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或者外观经过翻新,使得小区整体外观更加吸引人,或者安全状况得到改善,这些都将提升居住品质和体验,进而可能导致房价上涨。获取这些属性变化的数据相对容易,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如物业管理的记录、维修历史、安全报告等,来获取相关信息。

2、模型更加直观

特征价格模型通过简化数据收集过程,避免了传统评估方法中寻找相似交易案例的复杂性,并且减少了在评估过程中对预测收益、确定折现率或资本化率以及评估旧建筑价值时的主观判断。

该模型的关键优势在于其为各特征变量分配了权重系数,这些系数不是随意指定的,而是根据数据间的自然关系自动计算得出。这种方法显著降低了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性,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些权重系数,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对房产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以及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为决策者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参考依据。

3、影响因素能考虑更全面

特征价格法通过综合住宅的内在属性和市场条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参数选择机制。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纳入消费者需求等主观因素,还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减少了评估中的主观偏差,并能够即时捕捉并反映市场的波动。它具备的动态调整能力,确保了在市场条件变化时,模型能够迅速响应,调整各特征因素的权重,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和适应性。这种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适应力,使得特征价格法在房地产评估领域中更为精确和灵活。

五、结论与启示

经过对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三大传统房地产估价方法与特征价格法的细致对比,我们发现在处理房地产估价中的局限性和适用性时,特征价格法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首先,特征价格法能够有效弥补市场法在数据收集完整性方面的不足,可通过量化房地产的各项特征变量,利用实际成交数据,更为全面地反映了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其次,相比收益法中存在的主观性,特征价格法更加客观,可通过回归分析,自动计算出各特征变量的权重系数,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再者,成本法虽然考虑了房地产的建造成本,但往往忽略了市场供求关系、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诸多影响因素。而特征价格法则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通过量化分析,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房地产的市场价值。

在理论上得出明确结果后,希望特征价格法能够应用在实践中,使房地产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V. Waugh. Qu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vegetable prices; a statistical study of quality factors influencing vegetable prices in the Boston wholesale market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29:151- 152

[2]Black, S. E. Do Better Schools Matter Parental V alua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4(2):577- 599.

[3]Lancaster, K elvin J. A New Approach to C onsumer T heor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6,74(2):132- 157.

[4]Brasington D, Haurin D . T he Demand for Educational Quality: C omparing Estimates fromaMedian V oter Model with those from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J].Departmental Working Papers,2005.

[5]Farber J, Denenberg M E, K lyman S, et al. Language resource room level of service: An urbanschool district approach to integrative treat ment[J].1992,23(4):293- 299.

[6] 蒋一军 , 袭江辉 . 房地产价格指数与 Hedonic 模型 [J]. 中国资产评估 ,1996(3):30- 32.

[7] 陈敬东 , 姚贵州 , 张建锋 , 高菊芬 . 享乐评价法在房地产评估中的应用 [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2(1):102- 105.

[8] 段丹桂 . 基于 Hedonic 模型的清远二手住宅价格评估 [J]. 科技资讯 ,2010(20):211+213.

[9] 王秀丽, 李恒凯. 基于GIS 和特征价格的住宅房产价格评估[J].城市勘测 ,2010(5):57- 60+64.

[10] 李恒凯, 柯江晨, 王秀丽. 融GIS 和BP 神经网络的住宅房产评估模型 [J]. 测绘科学 ,2018(8):104- 109.

[11] 陈敏 , 李英冰 . 基于特征价格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武汉二手房价自动评估 [J]. 城市勘测 ,2018(4):21- 24.

[12] 李从容 , 朱世见 , 葛鹏宇 . 南京市秦淮区学区房特征价格影响因素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38(2):94- 98.

[13] 安辉 , 王瑞东 . 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 [J]. 财经科学 ,2013(03):115- 124.

[14]] 罗晓娟 . 特征价格模型的发展应用研究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06):11- 15.

[15] 明珂 , 侯学英 .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住宅特征对于房地产价值影响研究综述 [J]. 商业经济 ,2017(12):10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