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路径
刘湃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铜川 727031
引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即以学前教育实际需求为导向,基于音乐课程的整体架构,深度融合演唱、乐理、演奏、创编和教学实践等不同的环节,推动教学过程深度化。在此专业教学中,要重点强调根据学前教育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教育能力、音乐素养为主线,创新课堂形式,希望能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通常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特别是音乐教学,通过系统专业的音乐指导有利于提升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提升其综合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主要是基于专业教育,强化其实践教学能力,而不是仅限于特定表演形式或者单一的乐器演奏技巧。所以,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建立对多元音乐风格和领域的整体认知和理解能力,进而强化学生的教学能力 [1]。
二、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路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存在课程内容偏离幼儿园实际的现象,整体表现在重点强化技能训练,对于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有所忽视。对此,需基于岗位实际需求,系统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学用分离的矛盾。同时,通过创建跨学科与模块化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可深度融合相关知识点,促进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实践,还能让学生构建完善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与幼儿园岗位需求对接。例如,在开展《幼儿音乐综合素养》模块教学时,此模块整合了声乐、乐理以及儿童创编三类独立课程。在设计和实施环节,教师深度分析以往课程存在的声乐停留于发生训练、乐理教学聚焦理论记忆、儿童创编与应用情境脱离的局限,以提升幼儿音乐素养为核心,遵循由基础到综合的递进原则,循序渐进地夯实乐理和声乐基础,以经典儿歌为课例开展演唱练习,在此基础上开展儿童创编,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编写歌词和旋律。而后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声乐、乐理和创编能力开展音乐创作实践。与此同时,高职学校还可融入“奥尔夫教学法”的相关课程,引导专业学生利用肢体节奏、打击乐器进行音乐游戏,以此来强化创造力和节奏感知能力。通过融入“儿童戏剧表演”的相关课程,将戏剧和音乐元素相结合,引导学生设计综合主题活动。由此,不仅能让学生系统掌握弹唱等技能,还能让其自主设计和实施音乐游戏,从而能够弥合学习和实践的差距,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通常由教师灌输式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相对被动,缺乏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难以适应幼儿教育对综合素养的要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普及,音乐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推动情境化、项目化教学,将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策略深度融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利用“AI 钢琴陪练系统”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并组织实施围绕“幼儿园节日音乐活动设计”为核心的项目学习。在“六一儿童节音乐活动策划”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活动的功能和具体应用需求。课前,学生利用AI 系统开展个性化训练,通过实时反馈演奏问题,进一步巩固音乐基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引导学生分组协作,运用智能交互设备、音乐编辑软件,完成涵盖选择曲目、设计活动和实施策略在内的完整方案。学生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确保活动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开展巡视,并提出调整建议,如增强互动性、调整节奏安排。然后由各小组汇报方案,开展组间评价最终由教师总结,突出改进空间和创新实践。此设计既能确保教学效果又能提升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和音乐实操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较强,以往短期集中实习模式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需建立“阶梯式推进、园校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分层设计-贯通实施-反馈优化”机制推动教学改革,如基于实训基地开展模拟教学,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深入幼儿园开展跟岗实践,推动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基于反思和总结,提升其综合教学能力。例如,在开展大一观摩、大二助教、大三顶岗的阶梯时间体系时,需基于三年学制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在大一环节,学生每周到校开展仿真幼儿园实训室,以单向观察窗的方式记录教师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流程,以此掌握乐器操作、律动游戏设计的基本规范,完成特定课时的观察报告后,综合分析幼儿的行为反应。在大二环节,以分组协作的方式到合作幼儿园担任助教,基于导师指导协助开展区域角活动,比如,利用奥尔夫乐器引导小班幼儿初步感知节奏,也可利用纱巾等道具与中班幼儿学习的歌曲配合,开展肢体创作要求每学期完成特定学时的实践日志,并记录活动调整过程。大三环节,学生可自主承担大班音乐教学任务,如设计“传统节日音乐主题中”等特色实践活动,从制定方案、准备教具直至现场实施全面负责,园校双方导师基于《顶岗能力评估表》共同考核其课堂组织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指标。由此,不仅能提升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通过实践反馈逐步优化实践内容[2]。
(四)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有效方式,当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考核存在注重技能结果评价,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同时,部分教师可能过度重视分数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很难以客观视角综合性评估专业学生在特定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水平和成长过程,使得评价机制和最终的专业育人目标存在偏离。因此,要注重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确保评价机制始终服务于学前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期末考核过程中,可实施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弹唱技能、实践视频点评以及音乐活动方案设计进行评估。弹唱技能评价聚焦歌的演奏和即兴伴奏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特定曲目,由专业教师在现场进行评价;活动方案设计环节需要学生基于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撰写涵盖活动内容、目标以及流程在内的系统方案,而后从实施的可行性、适龄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评估。实践视频部分主要是提交实习过程中的音乐教学片段,以此来评估课堂引导以及师生互动等实践应用能力。由此,不仅能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强化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3]。
三、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新形式的教育要求,系统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优化评价以此增强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同步发展,还能为专业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艳霞 .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J]. 戏剧之家 ,2025,(18):187-189.
[2] 巩丹丹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探究 [J]. 辽宁高职学报 ,2025,27(03):36-39+60.
[3] 邱家俐 , 肖祎萌 .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J]. 戏剧之家 ,2024,(16):187-189.刘湃 女 1978-07 副教授 本科 陕西绥德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