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廖满连
武平县中医院
心力衰竭是指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乏力或者体液潴留,而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改善患者这种状态,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病死率。一次你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医护理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度高的护理措施,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过程中有较明显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 中医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发展特点下,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增加,情绪越来越紧张,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相对应的因为心理压力以及生活不良习惯等问题患各种各样的疾病概率增加,慢性心力衰竭便是其中一种。原先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但如今已经显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近年来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之国潮复兴的影响,中医作为我国宝贵的医疗财富,中医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护理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并因此优越性被广泛应用。在中医上,没有具体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说法,但是有相关症候的表达,最早可追溯到《素问》中的《逆调论篇》,将其症状描述为喘、冷汗和水肿脉沉浮,病因视为阳衰水停,提出了调整阴阳、利小便、扶木生火、畅心肺契机的治疗措施,这与西医当中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属于“心气亏虚”的结论相一致,因此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具有契合性和有效性。
2. 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具体应用
2.1 中药泡洗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的主要病因是持续性的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中医强调的又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因此中药泡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技术。足部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慢性心力衰竭又与心脏功能息息相关,因此中药足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护理措施。有学者研究显示,足部作为人体脉络集中的部位之一,通过足浴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同时也能起到改善心功能、促进睡眠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效果,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另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足浴过程中,加入不同的药液能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提高足浴对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功能的效果,如加入食盐能够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加入生姜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加入高丽参能够起到补气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研究显示,在足浴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按摩手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药足浴对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2.2 耳穴贴压诊疗护理
耳穴贴压诊疗在中医护理中较为常见。在中医著作《灵枢·五邪篇》中,有相关描述认为耳廓类似缩小的人体身形,通过刺激耳部反应区进而起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和镇静安神的作用。基于此,围绕耳穴出现了众多的中医护理方法,且这些方法对于患者病症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和效果。研究表明,耳穴埋豆选穴心、肾、神门、交感和皮质下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状态。还有学者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耳穴贴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比服用舒乐安定治疗失眠的效果明显,维持治疗效果的时间较长,并且后遗症更低。还有学者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研究中指出,通过耳穴贴敷治疗,不仅能改善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3 灸法护理
灸法是传统的中医护理方式,具体可包括针灸和艾灸等方法。针灸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刺激人体穴位,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的特点,多用于慢性疼痛类、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等疾病,且疗效显著。现阶段,针灸所产生的费用已经纳入医疗报销范畴。关于针灸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针灸具有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的潜力,如温针灸背俞穴可提升左室射血分数并降低NT-proBNP 水平,还可以起到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提高心率变异率、减少炎症因子的作用;针刺心俞穴、足三里等可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都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除了针灸之外,艾灸也是一种常见的灸法,主要通过艾绒等材料产生的热力自己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起到从而调节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关于艾灸的研究中,有学者指出,艾灸中脘、气海和关元等穴位,能够对慢性衰竭患者起到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的作用;艾灸肺俞、心俞穴,能够起到促进心肌细胞心钠素分泌,改善心功能的总用。另外,在关于大部分关于灸法的中医护理研究中,多数认为灸法应该配合药物治疗联合护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4 太极拳护理
中医运动是闻名世界的一种护理技法,包括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均具有强身健体、改善体内循环的作用,太极拳作为一项较为舒缓的中医运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负荷不大,且能起到调和五脏六腑、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小姑婆,因此较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当中。有学者研究指出,太极拳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主要起到运动康复、心理调适以及生理指标改善等作用,在运动康复方面,能够逐步增强患者心肺功能且不加重心脏负担,长期坚持能够显著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在心理与情绪调节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焦虑、缓解压力,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在生理机制改善方面,太极拳能够降低血清 Gal-3 水平,延缓心脏结构恶化,减轻心脏负荷。但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虽然运动量适中,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体力灵活调整时常和强度。
3. 中医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建议
现阶段中医护理不仅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广泛应用,在其余心脑血管以及慢性疾病中也不同程度的有所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充分肯定。从中医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其具有疗效明显、性价比高、操作简便的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但大多数研究是联合两项以上或联合西药的前提下开展的,对于单一治疗效果有待于护理工作者进一步去探索。同时存在研究样本量偏小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梅贤 , 杨粤峰 , 荆阳 . 中医情志护理配合灸法及耳穴埋豆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四川中医 ,2022(08).
[2] 惠珂 , 刘凌华 , 王君 , 宋敏 , 陆春艳 , 翟海燕 .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22(05).
[3] 郭元 , 余艳兰 , 奉水华 , 蔡喆燚 , 刘彬 , 罗芬 , 廖若夷 . 中医特色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医药导报 ,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