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作者

崔占文

南阳市人才服务中心

(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构筑青年人才理想“栖居地”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有着至为关键的意义。对此,政府应当制定更有温度、更加实用、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从而为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构筑理想的“栖居地”。首先,对繁琐的人才引进程序予以简化。政府应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引进流程,精简现有的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对于高层次或紧缺的青年科技人才,可以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从而有效解决人才引进难问题。同时也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住房保障、子女教育保障、税收减免等,从而吸引全球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来华工作。其次,不断加大科研资源投入。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配备最先进的科研设施,同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有助于增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最后,设立容错机制。严苛的工作环境,会导致青年科技人才在工作中束手束脚,并且会极大扼杀他们的创新活力。而通过设立容错机制,可以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探索、放开手脚去创新,帮助他们消除怕出错、怕担责的心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与潜能,从而加速新成果的涌现。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够确保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为了确保青年科技人才可以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必须着手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厚植人才培育沃土,助力人才茁壮成长。首先,注重理论武装。邀请一些在科技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名师或专家等,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理论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夯实理论功底。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科技论坛等活动,使他们有机会与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彼此互通有无,从而持续强化自身的理论武装。其次,加大实践锻炼力度。可以组织各种科技实践活动,如项目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科技节展示等,鼓励青年科技人员踊跃参与,这对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技素养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与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密切合作,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给青年科技人员挑大梁的机会。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要大胆地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到科研一线,同时让他们承担重大课题、参与决策等,让其担当大任,这样能够促使他们获得最快、最大限度的成长。通过构建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锻造出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强烈且可堪重任的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从而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措施,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措施,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青年科技人才的各方面需求,从而使其留得住、有发展、能成才,助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有所作为,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一份子。首先,要在生活上为青年科技人才纾困解难。了解青年科技人才的生活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同时为其提供住房补贴,从而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使其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其次,精神层面的激励同样必不可少。要定期评选并表彰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并授予他们“新时代青年科技英才”、“青年科技创新标兵”、“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通过多种渠道来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增强其获得感、荣誉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科研工作中克难攻坚、再出新成果。最后,还要拓宽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搭建晋升平台,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晋升机会,让他们看到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对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青年人才,可以给予优先晋升、破格提拔等特殊激励,为那些有真才实干的青年才俊打通上升通道,有助于增强人才黏性,同时吸引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事业。

(四)打造人才评价新模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动力

科技创新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这对于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模式,让更加科学、长远、全面的人才评价充分发挥效能,促使每位青年科技人才都能人尽其才。首先,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在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时,不应仅把论文、专利数量作为主要评价依据,更要看质量,着重评价其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实际效益,如社会贡献、创新价值、行业影响力、国际认可度等,从而对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估。其次,要把评价结果和激励机制紧密联系,为奖惩提供科学而有力的依据。将最终评价结果与青年科技人才的薪资待遇、评优评奖、职级晋升、科研资源、发展机会等直接挂钩,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最后,要将评价结果向青年科技人才及时反馈。评价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让青年科技人员清晰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在,能帮助他们明确改进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这对青年科技人才未来的职业发展无疑大有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为之付出努力。对此,可以通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措施、打造人才评价新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从而为国家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在不久的明天,我国科技创新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更加耀眼的成果,朝着科技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和梦琳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4(13):185-187.

[2] 颉刚刚 , 尼鲁帕尔·迪力夏提 , 王秀英 , 等 . 创新型农业青年科技人才能力培养实践与路径探索 [J]. 新疆农业科学 ,2024,61(S1):175-180.

[3] 刘亚荣 , 屈潇潇, 陈霞玲. 未来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链条重构的挑战和路径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8):10.

[4] 王娟冯国娟拓婷杨森 .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路径探索[J]. 高教学刊 ,2024,10(3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