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
贾琼
深圳市润置城市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引言
现如今,建筑行业市场化不断提升,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由于责任主体集中、项目流程高效、风险管控统一的优点,成为大型建筑项目的主要实施模式。这类模式将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交由总承包方进行负责,不仅有效减少了施工周期,还能够通过各环节的共同工作,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EPC 模式下总承包方面也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成本难以有效管控,从方案设计到后期开展工作,每一环节的成本偏差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整体盈利水平。本文以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同类型项目的成本管控提供借鉴。
1 项目概况与EPC 模式适配性分析
1.1 项目基本情况
此次研究的项目总投资较高,总建筑面积达 5627 ㎡,整体使用的是“地上 8 层 + 地下 1 层”的建筑结构,工程内容包括土建工程、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给排水管网、暖通设备的安装以及室外道路管网等,招标范围明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是典型的综合性民用建筑EPC 项目。从实施主体了解项目,由某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某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承接,设计单位负责方案的设计以及图纸的设计和设计优化,而施工单位则主要负责施工的组织,现场管理和材料的采购,双方共同合作,明确责任分工以及利益的分配,共同承担项目责任。
1.2EPC 模式与项目需求的适配性
从项目的特征了解,EPC 模式的选择非常合理。项目涉及土建、安装、绿化等多专业,需要设计和施工共同合作,如暖通设备选择需要根据建筑层高和空间的布局,室外管网的走向需要根据场景的规划进行设计,EPC 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设计和施工分离而造成的返工问题。项目总工期时间短,周期紧张,EPC 模式下,总承包方可通过设计,采购,施工的共同作业减少工期。如在设计方案的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进行设备的采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工期。在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多环节整合推进,超短工期的方法,对总承包的成本管控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保证进度和质量的同时,还要把控各环节的成本。
2 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设计估算偏差
项目实际花费超出设计阶段估算,土建与暖通设备方面超支明显。地下一层使用土钉墙比钢板桩支护可节省 120 万元;暖通设备因未考虑市场波动,空调机组因原料涨价,导致成本增加。一是设计前期未充分协同施工与采购,未结合地质条件和市场价格,导致估算与后期成本不符;二是估算方法不科学,仅类比同类项目数据,未结合本项目特点与需求。
2.2 采购管控薄弱
在采购环节,设备和主材料的购买超过预期。主要的问题有采购计划和施工进度,没有衔接完成,辅助材料的采购过于滞后,导致后期加急采购,增加了运费险,选择供应商只看价格,没对比设备的性能,设备到达施工场地后发现存有问题进行退货,导致供货延期从第三方调货增加了成本,并且阻碍施工。采购合同条款不够严谨,水泵安装噪音超过设计标准,没有明确退换货的责任,增加返工费。联合采购责任不够清晰,设计参数没有参与技术评审,施工执行采购却缺少技术判断,没有供应商评价体系,仅看短期价格,忽略供应链的稳定性。
2.3 施工变更失管
在施工过程中,多项设计变更中,有几项没有走完成本的审核,超过预算。如室外绿化建设单位要求将灌木改为乔木。施工方面有审核成本就进行施工,导致成本增加。室内电气照明由于图纸没有标明吊顶的管线走向,施工后和暖通管道产生冲突,增加了返工费用。没有“变更申请 - 评审 - 审批”流程,施工方为了追赶工期,先进行施工后补办手续,导致成本增加;缺少成本的评价机制,没有组建专业的评估小组对产品进行价格评估,制定产品最优方案。
2.4 联合体协同差
联合体设计和施工方成本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时,双方相互推诿责任。如,设计图纸给排水标高错误,导致施工错误,增加返工成本。施工前进行设备的采购,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双方各执一词,增加成本。联合体协议没有明确成本责任,只提出了共同担任风险,没有将风险和责任细化;没有建设成本沟通机制,没有专门会议沟通成本问题,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
3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3.1 强化设计管控
设计是 EPC 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从头降低成本,防止项目完成后出现成本超支问题。设计任务书明确各环节成本额度,设计团队在有限额度内进行方案设计。建设设计、采购、施工协同小组,在方案设计阶段,采购人员需要调查设备市场的价格状况,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地质状况和技术要求,使设计的方案既符合施工要求又能满足成本。
3.2 完善采购管控
优化采购环节,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制定采购计划,确定设备、主材料的采购点,避免采购过早;对钢材、水泥等价格波动大的材料,建立价格预警机制,通过长期协调有效控制成本。优化供应商管理,建立“从入选到评价”的全流程体系,通过审核资质、联合评审技术,对价格进行把控。规范合同条款,确定质量安装责任和退换货流程,防止出现返工问题。
3.3 规范变更管控
施工变更管理需要建立严格的变更流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变更时,必须提交变更说明书以及成本估算表,由设计、施工、造价和建设四方共同组成的成本管理小组,评价变更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评审通过后才可变更。造价人员核算工程量和材料使用量,对比实际成本和估算差异,调整方法。变更完成后,要及时验收,保证最终成本和预期相符。
3.4 明确联合协同
为了增强效率,联合体要做到责任细化。在协议中明确规划各环节的成本,责任设计方要保证图纸的准确性以及实施的有效性。如果由于图纸问题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则需要承担责任;施工方负责方案的优化以及设备的采购管理。对于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比。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成本问题以及进度问题,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结束语
通过对 EPC 项目成本管理的分析了解,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向全周期协同化的方向转变。具体需要从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偏差、采购阶段要了解市场风险、施工阶段要规范变更管理,细化联合体各方的责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升整体效率。将来通过使用BIM 等信息技术,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1] 黄月明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以某机关备勤房建设项目为例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3,8(19):127-129.
[2] 朱齐勇 . 浅谈污水处理厂 EPC 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以某污水处理厂 EPC 工程为例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2,(30):19-21.
[3] 赵敏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阶段的成本管控——以某工程总承包项目为例 [J]. 房地产世界 ,2022,(0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