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刘光美
舟曲县第二幼儿园 746300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特点包括:词汇量得到快速积累;以复合句代替简单句;从碎片化表达向连贯性语言发展;以自我需求为核心;逐渐形成语法意识,但语法错误较多。总的来说,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且不断完善的阶段,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务必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引导,确保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正向发展,在规范幼儿语言行为的同时,为幼儿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特点
小班幼儿通常是指 3-4 岁的幼儿,该阶段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口语表达特点受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社交需求等维度影响,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意愿 [1]。3-4 岁的幼儿发音器官尚未完全成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发音准确性会逐步提高,但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3-4 岁的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以具体名词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词汇量能够得到快速积累,但幼儿在使用词汇时高度依赖所处场景,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能够准确使用所掌握的词汇,但脱离具体场景时,幼儿可能无法利用所学词汇表达想法。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缺少逻辑性与连贯性,更像是对碎片化想法进行拼接,无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依赖表情、动作也是幼儿口语表达的主要特征,无法利用语言表达需求时,幼儿会利用肢体动作表述想法。幼儿教师既要了解幼儿的口语表达特点,也要因材施教,通过开展针对性教学,为提升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一)家园共建优质的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同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发展息息相关,家园协同共建优质语言学习环境,为提升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应构建场景化语言空间,在阅读区放置画面简洁、词汇丰富的绘本,配合与绘本内容相关的实物道具,帮助幼儿建立起图画-词汇-实物的语言关联。为纠正幼儿发音问题,可在教室或走廊墙面上张贴语音趣味海报,用卡通形象为幼儿展示容易混淆的音节,利用环境渗透潜移默化地矫正幼儿发音习惯。家长应为幼儿营造日常化语言环境,为确保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高频接触词汇,可在幼儿能够接触到的常见物品上张贴带图标签,标注拼音和简单例句,例如“这是桌子,我在桌子上看书”。不仅如此,家长还应借助生活化场景引导幼儿利用所学词汇表达需求情感,延伸词汇使用场景,幼儿能够逐步摆脱非语言符号的辅助手段 12 。
(二)设计多样活动,寓教于乐
相较于枯燥乏味的板书设计,对于幼儿来讲,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更容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可设计字母游戏,将字母卡片放置于教室的不同角落,以声母和韵母为区分,对字母进行分类,找到声母卡片的幼儿为一组,找到韵母卡片的幼儿为另外一组,每组幼儿在找到对应字母卡片后需要完成拼图制作,最快完成任务的组别能够得到小红花奖励。幼儿教师也可模拟活动场景,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特定场景中,帮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活动场景需要同幼儿生活实际相贴合,以商店购物场景为例,幼儿可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场景角色,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教师应将角色任务分配给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幼儿,引导幼儿在活动场景中进行对话互动,通过对话锻炼提升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三)增强问答互动,引导幼儿分享
针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提出问答问题,同幼儿展开问答互动,能够有效解决幼儿口语表达表现出的发音错误、词汇有限、逻辑不恰等问题,在激发幼儿表达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建立表达自信。教师可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并利用掌握的语言词汇表达自身看法。例如,教师可提问:“周末你做了哪些事?”“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在向幼儿提问后,教师应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空间,确保幼儿能够组织语言,解答教师提出的情境问题。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并给予幼儿正向反馈,以便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关注,从而增强表达信心。当幼儿出现表达错误时,为避免打击到幼儿信心,幼儿教师应以友善的方式指导幼儿,帮助幼儿纠正错误,学会正确运用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三、结束语
在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家长务必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地努力与巩固积累,幼儿教师应做好幼儿的引路人,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确保幼儿在学习实践中能够大量积累词汇,在丰富语言经验的基础上,收获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 .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要点与策略 [J]. 新课程研究 ,2025(20):105- 107.
[2] 孙海燕 . 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意义与对策 [J]. 新班主任 ,2024(26):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