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背景下县域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李稳元
仁化县中等职业学校 512300
一、引言
在新课标背景下,县域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县域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思政课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背景下县域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一)更新发展理念,构建系统育人框架
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言;勇于质疑,大胆求证。
1. 创新驱动:技术赋能教学革新
运用“互联网 + ”、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符合中职生认知特点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如 VR 虚拟实训、互动微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具象化、场景化方式融入课堂。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产教融合思政案例库”,将工匠精神、职业伦理与专业实训结合。
2. 协调联动: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建立“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分层递进、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如职业道德教育从基础规范向行业责任深化);推动思政小课堂与课程思政全课堂协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 + 技能”双育人路径。
3. 开放共享: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打破课堂边界,将专业教育、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资源融入其中,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体验和理解思政理论,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突破校园边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参与红色研学和乡村振兴实践、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体验与社会服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知思政知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加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增智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引导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观察比较、矛盾冲突中探究思政知识的本质和规律。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打破传统教学,探索“五维”教学模式
思政教育“五不限”创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政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拓展思政教育的范围和空间,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 范围不限于学校:思政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应拓展到社会、企业、社区等各个领域。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思政教育的内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责任不限于学科: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学科的责任,也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职责。各学科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 时间不限于课内:思政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内时间,而应延伸到课外、校外。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主题班会、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4. 空间不限于课堂:思政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教室这一物理空间,而应拓展到校园、社会、网络等多个空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
5. 内容不限于课本: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应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不断拓展和更新。引入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地方文化等元素,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优化教学内容,融入本土地方特色
在思政教育中深入挖掘本土资源,融入地方特色,整合行业案例。学校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思政教学资源,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分享行业经验和职业发展路径。
1. 本土经济资源的挖掘。县域经济具有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如特色产业、小微企业、农村电商等。 思政课堂可以邀请当地企业家、经济专家进校园,分享创业经历、行业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家乡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县域经济的成功案例和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县域文化丰富多彩,如民俗文化、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思政课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调研,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如通过讲述地方英雄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3. 本土社会资源的挖掘。县域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方式,如乡村治理、社区服务等。思政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县域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深化和完善。未来,县域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应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县域中职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永章,叶维明 . “ 三微融合” 提升疫情防控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实效 [J]. 学科与课程建设,2020(03).
[3] 郭月 . 网络微时代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优化研究[D]. 西安 : 西安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