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大健康” 理念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寿悦莉

绍兴护士学校

引言

在“大健康”理念蓬勃发展的当下,创新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意义深远。它不仅能契合人们对全方位健康服务的追求,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预防、康复等环节的独特优势;还能为中医护理领域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其现代化发展,助力大健康产业升级,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一、“ 大健康” 理念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护理秉持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原则,在疾病预防、慢性病管理、康复养生等方面独具优势。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能够为民众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满足多元健康需求。同时,这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创新发展,使其在大健康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构建健康社会筑牢人才根基。

二、当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体系方面,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中医特色护理课程比重不足,且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学生实操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师资队伍上,兼具扎实中医护理理论与丰富临床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短缺,影响教学质量。临床实践环节,实践基地资源有限,实践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难以接触到前沿的中医护理技术和理念。此外,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培养方案,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制约了中医护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 大健康” 理念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的融合

在“大健康”理念推动下,一所中职护理类学校积极作为,大力优化中医护理课程体系,深度强化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的融合。学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重新构建课程架构。基础课程板块,既保留中医基础理论等经典内容,又增设现代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现代护理核心课程,让学生筑牢中医与现代护理的双重知识根基。专业课程方面,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艾灸等,与现代康复护理技术巧妙结合,开设《中医康复护理技术融合》课程。以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为例,在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中医的筋骨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为患者舒筋活络,促进骨折部位气血运行;同时结合现代康复训练中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方法,借助康复器械进行精准训练。通过这种融合方式,有效加速了患者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此外,学校紧跟行业动态,及时将现代护理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如智慧护理、延续性护理等引入课程,并与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理念相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与创新思维,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大健康”时代对中医护理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构建“院校- 医院- 社区”协同培养模式

为强化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一所中职护理类学校积极搭建“院校 - 医院 - 社区”协同培养模式。学校与多家三甲医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深度合作,携手制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扎实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进入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医院安排资深中医护理专家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悉心指导。以中医外科病房为例,导师带领学生参与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从伤口换药、中药熏洗等中医特色护理操作,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案,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提升专业技能。社区实践环节,学生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居民健康管理工作。在社区举办的中医健康咨询活动中,学生协助医护人员为居民讲解中医饮食养生、运动保健等知识,并为居民进行简单的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同时,参与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通过这种协同培养模式,学生既在医院掌握了先进的临床护理技术,又在社区了解了居民的健康需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大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三)推动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中医护理人才

为顺应“大健康”时代需求,培养具备多元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中医护理人才,一所中职学校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搭建多学科融合的教学与实践平台。中医护理专业与心理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学科展开深度合作。以中医护理与心理学跨学科项目为例,针对当下人们心理压力增大、心身疾病增多的情况,学校开设了“中医护理心理学”特色课程。在课程中,中医护理教师讲解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如“七情内伤”与疾病的关系,以及通过五行音乐、情志相胜法等进行心理调适的方法;心理学教师则传授现代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干预技巧。实践环节,学生参与医院心身医学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位长期失眠且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学生运用中医护理知识,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睡前中药足浴、穴位按摩(如神门、内关等穴位)以宁心安神;同时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倾听、共情建立信任关系,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睡眠认知和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护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通过这种跨学科合作,学生将中医护理与心理学知识有机融合,提升了综合护理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心身两方面的健康需求,为培养复合型中医护理人才提供了有益探索。

结论

在“大健康”理念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但当前存在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短缺、实践脱节、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可从三方面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中医与现代护理融合;加强实践教学,构建“院校 - 医院 - 社区”协同模式;推动跨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这些创新策略,学生能筑牢知识根基、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综合护理能力,毕业后更好适应岗位,满足多元健康需求,为中医护理事业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金燕 , 刘素珀 . 浅谈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后的思考 [J]. 中国防痨杂志 , 2024, 46 (S2): 10-12.

[2] 杨雪芬 , 赵宁昕 . 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2, 30 (06): 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