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探析
陆珊珊
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 滨海新区 300450
1. 引言
劳动能力鉴定档案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统计,2024 年三季度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 3.03 亿,同比增加 377 万 1。随着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持续扩大和参保人数的快速增长,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其档案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随之提升。
科学规范的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机关管理成本,更能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2. 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以天津市为例,该市于 2012 年出台了《天津市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办法》,该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和《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制定,旨在规范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该办法提出了“一案一卷”的管理原则,要求每起案件独立建档,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并将档案细化,详细规定了文件材料顺序排列、编目等内容,明确了该类档案的标准化 2。同时,该办法还详细规定了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和保管要求,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档案收集、管理手段等均发生了变化,基于这一背景,2024年天津市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办法不仅丰富了档案收集的内容,还规范了整理方法,从而增强了制度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提升天津市整体的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水平。
江苏省则在档案管理精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该省制定的《江苏省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不仅涵盖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要求,还对档案查阅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如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劳鉴委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鉴定档案应在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完结后半年内完成立卷归档工作等,这些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2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天津市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均体现了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要求。天津市规定建立编制检索工具,搭建目录与全文档案数据库,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江苏省则明确要逐步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纸质鉴定材料归档之前,需对其进行扫描并上传,以此生成电子档案,同时要确保电子档案的信息完整性,以此来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
3. 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档案标准化地区差异明显
尽管各地在档案管理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区域差异仍然存在。一是归档范围不统一,例如天津市要求归档范围包含“职业康复鉴定档案”、“停工留薪期延长确认档案”等 9 类档案,而江苏省则将“工伤职工再次鉴定事项”、“工伤职工复核鉴定事项”等 4 类纳入归档范围;二是档案形成要求有区别,天津市未限制书写工具,仅要求材料“字迹工整”,江苏省则明确禁用铅笔、圆珠笔、复写纸等易褪色书写工具,要求鉴定档案统一使用A3 或A4 型纸;三是保管期限差异大,如天津要求保管期限为 100 年,江苏省要求保管期限 50 年。这类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不仅增加了跨地区档案调阅的难度,也不利于全国档案信息规范化。
3.2 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多重挑战
虽然大部分地区已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要求,但在实践中劳动能力鉴定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诸多瓶颈。一是受制于技术手段落后,部分地区的工伤认定工作存在信息更新滞后、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二是系统兼容性差,各地开发的信息系统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系统存在网络安全漏洞,可能面临非法入侵风险,进而引发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最终导致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较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劳动能力鉴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发挥。
4. 完善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全国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建议国家档案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制定《全国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标准》,重点在以下方面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一是统一归档范围,明确必须归档的材料类型和范围;二是统一整理方法,推行“一案一档、分类编号”的标准化管理模式;三是统一保管期限,根据档案价值和使用频率科学确定统一的保管年限。同时,建立标准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各项标准落地见效。
4.2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应着力构建 " 全国一盘棋 " 的档案信息化体系。一是建设国家级劳动能力鉴定档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二是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解决系统兼容性问题;三是强化安全保障,采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5. 结论
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当前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只有构建全国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才能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持续创新,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必将朝着更加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 2024 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答问实录[EB/OL]. (2024-10-25)[2025-04-18]. http://www.mohrss.gov.cn
[2].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档案局 . 天津市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办法 EB/OL. (2012-07-24) [2024-02-02]. https://hrss.tj.gov.cn/zhengwugongkai/zhengcezhinan/zxwjnew/202012/t20201205_449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