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

作者

崔迈元

辽宁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5

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城乡联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其沿线及周边的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对这些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交通与经济的协同共进。

一、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的现状与特征

1.1 土地资源类型与分布

高速公路所涉及的可开发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资源类型来看,主要包括沿线控制区土地、服务区土地以及枢纽节点周边土地。沿线控制区土地指的是高速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区域,这些土地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乡村地区,受交通便捷性影响,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部分区域适合发展仓储、物流等产业。从分布情况来看,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在地域上呈现出不同特点。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土地,由于周边人口密集、产业活跃,开发需求旺盛;而在一些偏远地区,高速公路土地资源则相对闲置,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枢纽节点周边土地多分布在城市郊区或重要的经济区域,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开发潜力不断凸显。

1.2 政策环境与导向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和支持。在国家层面,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沿线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带动作用,盘活沿线土地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土地政策方面,部分地区适当放宽了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土地的使用限制,允许进行混合利用开发;在税收政策上,对符合条件的开发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1.3 现有开发实践概述

目前,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已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在服务区开发方面,不少地区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服务模式,开始引入地方特色产品销售、休闲娱乐等功能。在沿线土地开发中,部分地区利用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在沿线控制区发展物流仓储产业,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吸引了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依托的物流产业带。枢纽节点周边土地的开发则更多地偏向于综合性开发,一些地方围绕枢纽节点建设了集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利用交通枢纽的人流、物流优势,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层面

在规划层面,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衔接不足,两者往往由不同部门编制,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规划之间存在冲突。开发强度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在开发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一些地区则因过度强调生态保护,严格限制开发强度,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2.2 机制层面

机制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部门管理协同不畅、投资回报机制不完善以及土地产权界定模糊等方面。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涉及交通、国土、发改、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同,管理方式和政策要求也存在差异,导致在项目审批、建设等环节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办事效率低下。

2.3 实施层面

在实施层面,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面临着开发模式同质化、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以及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许多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对本地特色和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盲目模仿其他地区的开发模式,导致开发项目缺乏特色和竞争力,难以吸引人流和资金流。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是制约开发项目发展的重要瓶颈。部分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周边的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开发项目的运营需求,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和后续发展。

三、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的对策体系

3.1 规划引领:构建差异化空间开发格局

差别化空间开发布局主要在区域资源、区位条件、市场需求不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地区做出有针对性的开发方案。发达经济区域及流量较高的地区应该致力于发展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发展区域优势,为不同产业的集聚提供条件。加强对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协调,形成多部门联席规划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种规划编制前期沟通、协商协调,在编制规划中充分衔接,衔接现有规划、规划成果、规划程序,做好支撑规划的规划工作。在规划中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开发边界,做好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开发活动约束在开发生态容量之内。

3.2 模式创新:多元化开发路径设计

丰富开发方式设计,根据不同用地类型及地区,应进行多样化开发方式设计。服务区可采用基础服务+特色经营模式,基本满足服务区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自身特色服务区品牌。沿线控制区用地开发可大力发展交通+物流模式,建设专用型物流园区,吸引物流企业入驻,利用高速公路的交通便利性,构建快捷化的物流运输网络;而枢纽节点附近地区可采用综合开发模式,在规划范围设计建设以商业、办公、居住、休闲等混合模式的片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吸引周边区域的发展。

3.3 机制完善:构建高效协同管理体系

首先,构建有效协同管理体系,一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由交通、国土、发改等相关单位参与的协调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简化相关手续,加快办事效率。二是健全投资回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开发高速公路土地。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给予一定的特许经营权、合理的收益分配等等吸引社会资本以多方位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形成多投资的局面。

3.4 政策保障:优化开发支持体系

建立优化开发支持体系,出台更多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在土地政策上进一步放宽高速公路土地使用限制,允许依需求混合利用开发,保障开发项目的用地需求;在税收政策上对于符合要求的高速公路土地开发项目,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成本;加剧行政配套体系建设,政府加大对高速公路沿线及服务区周边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发项目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结语

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和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从当前现状特点、开发问题等情况可以看出,要把握土地开发特点,运用科学的对策体系——通过规划引领、模式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保障四个方面,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化开发程度。

参考文献

[1]苏珊红.浅谈高速公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7,(02):247.

[2] 罗 媛 元 . 浅 谈 高 速 公 路 土 地 征 用 拆 迁 补 偿 费 用 测 算 [J]. 四 川 建筑,2021,41(05):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