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分析
阎桂芳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积极展开课程思政,有助于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引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任务。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树立起为社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关乎到学生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恪守医德,服务国家和社会。因此,积极探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思政教育渗透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医德教育,培养全方位发展医学检验专业人才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中,教师应当将医德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医德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更强调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患者健康的责任以及在检验工作中的严谨态度[1]。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医学检验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涉及到对患者生命的保护和诊断准确性的承诺。因此教师讲解不同检验结果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决定性作用,可帮助学生认识到医学检验技术的重大社会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职业责任的认同和对医德的理解。
例如,在“菌群失调和感染性疾病”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因检验失误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案例,描述患者因检验人员未能及时、准确地报告细菌感染,导致治疗延误,最终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课程思政的融入,教师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一个检验结果的背后,承载着患者的生命和医生的治疗决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检验人员在确保准确性时的责任,还要强调严谨操作对防止医疗差错的关键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正面案例,讲解一次通过细菌培养检验发现致命菌株的故事,展示检验人员如何通过精准的操作,及时发现病因,协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挽救患者生命。教师可将这些真实的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医德的重要性,增强其未来工作中对患者健康负责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具体检验技术(如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如何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医学检验的严谨态度与责任感,最终让学生意识到职业操守和医德是每个医学检验人员不可忽视的核心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学生。
二、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强化学生爱国情怀
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学检验课程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医学检验技术相关专业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与国家、社会和人民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2]。思政教育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融入,不仅是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细菌耐药性检测”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在抗生素滥用与耐药性控制方面的国家政策与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抗生素管理的政策力度,同时国家也推动了一系列关于细菌耐药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一课题,展示中国科学家在细菌耐药性检测、抗生素替代品研发以及全国范围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工作。在讲述我国在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及其控制方面的具体成果,学生不仅能看到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能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医学检验技术,可帮助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在学生心中激发起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理解医学检验技术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后,将能够树立起服务国家、回报社会的职业理念,推动学生更加坚定地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利益、民族进步联系在一起。
三、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精神
新时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相关课程教学中,为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树立职业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其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在此过程中强调每位医学检验人员对患者健康的共同责任。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职业工作中保持严谨与责任心,理解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密切关系[3]。
例如,在组织微生物学实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细菌培养与分析,每个小组成员需要互相配合,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这种合作过程中,教师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责任分工,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成员的工作对整体结果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中出现失误时的后果,并提醒学生反思如何改进工作流程,以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分析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道德与职业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实验中遇到的偏差,如何确保不受个人情绪或兴趣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医学检验中的职业要求,明白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才能确保每一次检验工作都对患者和社会负责。
结语: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融入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强化医德教育、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在实践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职业精神。整个教学活动中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和优化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支持,推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梦珂,杨亚文,师献雪,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123-126.
[2] 董伟,林炜,佟书娟,等. 思政元素融入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4,40(11):2408-2412.
[3] 高杨,刘铭,方艳辉.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4(47):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