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探索

作者

张婉莹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定位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倡导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跨学科视角下的项目式学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具体路径。

一、跨学科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的价值意蕴

1.落实课程性质,提升教学实效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和协作能力提升的目标,同高中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相契合,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2.培育核心素养,贯彻立德树人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性课程。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深化必备知识、培育学科素养、提升关键能力、认同核心价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注重培育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高考中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

二、跨学科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1.项目确定

本课例以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教材必修四第八课第二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为教学内容,以丝路文化作为项目背景,融合高中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组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项目合作探究中理解文化交流的动力、文化交融的价值,明确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理解我国的全球文明倡议奠定基础。

2.项目设计

本项目以“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良性交流,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愿景”为驱动性问题,在多学科的帮助下开展探究。

图 1 “思路文鉴”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

为方便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根据核心任务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并在每个小组中设置历史、地理、信息三个小组:

交流组:分析丝绸之路中文化交流的具体形式。历史组搜集整理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史实,地理组分析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交流形式,信息组处理数据并做成可视图表。

交融组:挖掘丝绸之路中文化交融的典型成果。历史组提供丝绸之路上文化交融实例,地理组分析不同地理特质如何促进交融,信息组绘制文化交融成果的时间轴和相关表格。

对策组:分析当代国际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历史组对比古今文化交流的异同,地理组分析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地理因素对文化交流的新影响,信息组收集“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交流的案例。

3.项目实施

政治教师播放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纪录片片段,提出“丝绸之路如何实现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核心问题,明确学生的分组和各组的核心任务,并提出相应的纪律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按照本组的任务和个人的分工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得出观点、制作汇报材料。

4.项目展示

三组学生选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分享探究结论,并将相关材料汇集成册。同时,在班级举班主题辩论会,围绕 “当代文化交流中,应更注重保持本土文化特色还是推动文化融合”的辩题,结合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开展辩论,深化对核心议题的理解。

5.反馈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多元评价量表的使用,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结合,多维度评价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辅助以纸笔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进行考察,并以成长档案袋的形式对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跟踪。

三、跨学科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项目式学习的有效策略

1.联动:构建跨学段学科的教师协同机制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无法由单一学段和学科的教师来完成整个项目式学习的指导。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需要构建以思政教师为主、多学科教师未辅的教师协同机制,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集体备课,在项目实施和展示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和专业指导,并在反馈评价阶段基于本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开展评价,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

2.设计:设计生活化和思辨性的项目内容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应注重生活化和思辨性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项目式学习主题可以提升学生的活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内生动力,让学生真正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深刻理解教材知识,增进价值认同;设置具有思辨性和挑战性、难度适中的项目驱动问题,既具有探究的意义,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更能落实项目式学习的四维目标。

3.实施: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缺一不可。教师是项目式学习的引导者,在项目实施前需要对项目作出科学的规划,并提供资源素材、讲解注意事项,在项目实施中需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在项目实施后还需对接教材知识、做好提升和反馈评价工作;学生是项目式学习的参与者,也是项目式学习最主要的主体,需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在团队协作中完成核心任务,并在互相学习和督促实现全面发展。

4.评价:完善素养导向下的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一体化是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要坚持价值引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教师、学生、社会多元评价主体的多维度、多学科综合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建立常态化、可视化的评价机制,以此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地落实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是系统工程,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深化实践,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李耀海,张雅楠. 基于跨学科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5, 11 (17): 79-81.

[2]秦祖栋. 高中思想政治跨学科教学探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4, (33):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