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李晓菲

天津市普林思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进行城市生态化管理指的是,相关的专业人士需要从多个角度来优化城市环境和资源。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不仅能提高社会居民在城市中的居住舒适度,从宏观角度来看,还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最大化,从而推动城市走向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不仅包括空气和水资源,还涵盖了土地、噪音等多重因素。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废物处理和绿化工作都需要得到妥善管理,而城市的生态化管理旨在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稳健增长和和谐共存。同理,城市生态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多个参与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承担监督和宏观管理的职责,而企业则需承担起其社会责任,同时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到相关的管理流程中。

关键词:“双碳”目标;生态环境管理;困境;出路

1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困境

1.1政策执行困境

生态环境管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政策执行的困境。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各地在执行国家政策时难以做到统一标准,以至于政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时常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手段有限等问题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部门间协调不力、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这些都使得环境管理措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执法的投入不足导致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双碳”目标的实现。

1.2技术与经济困境

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困境是“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当前的生态环境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许多关键技术尚未成熟,无法广泛应用于实际操作中。现有的环保监测技术和设备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时力不从心,难以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从而影响了环境管理的决策效果。经济压力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实现“双碳”目标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3]。然而许多中小型企业在面临绿色转型时,往往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裹足不前。一些大型企业即使具备资金实力,但由于绿色投资的回报周期较长也会对环保项目的投入持观望态度。

1.3社会与文化困境

社会与文化因素在“双碳”目标下的生态环境管理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且同样面临显著的困境。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环保宣传力度,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提升速度仍然较为缓慢。在一些地方,环保行为尚未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低碳出行等行为习惯尚未普及。传统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环境管理的推进,使得一些环保措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2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强化对策

2.1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适当增加成本投入

在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时,我们必须给予这项任务足够的重视,并适当提高成本支出,这样可以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的执行,并大大降低在工作进展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时,应当主动地担负起责任。在明确了工作的需求并确保这些需求是合理的基础上,应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财政支持,并通过充分的资金援助来实施奖励、补贴和设备更新。通过奖励和补贴的方式,确保各地的居民都能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调整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此外,在资金的支持和成本的投入上,我们特别需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考虑到设备的采购、员工的薪酬等主要的资金支出,通过市场调研来分析设备的价格差异,并利用与行业总体水平一致或超过平均标准的工资来留住人才。

2.2结合农村地区特点,调整环境保护管理方式

为了确保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我们需要根据农村地区的独特性质,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策略。考虑到当前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表现,中老年群体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理解相对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加强后续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来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农村的独特性,重新调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策略,基于农村的实际需求,合理地应用环境保护的管理工具,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的最佳优化。以农村地区环境影响显著的给排水和卫生系统为研究对象,我们首先对给排水系统中的供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分布,我们建设了自来水厂,确保了稳定的水资源供应,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当地居民使用井水的次数,从而使农村地区的地下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在卫生管理体系中,我们特别关注厕所的改进,提前思考污水的排放问题,并努力构建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网络。我们考虑集中处理厕所的污水,将其集中到化粪池中,并指派专门的人员进行处理,或者考虑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资源。

2.3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大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通过合适且高效的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提高各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意识。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持续进步,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宣传体系。为了确保宣传和教育的效果,我们需要合理地利用各种宣传和教育途径,从而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并为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农村和城镇的独特性,我们在选择宣传策略时也应考虑到各自的焦点。在农村地区,应当优先考虑使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或者通过安排宣传人员上门进行宣传,这样可以让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并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方式在农村地区中老年群体中的权威性。在城市地区,人们主要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交流工具,通过短视频和图文资料的方式,以碎片化的形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相关知识,旨在培养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2.4妥善化解矛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和对应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在实际执行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有必要构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在管理措施上,需要从源头开始着手,做好生态环境调查工作,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生态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的各种参与者,这包括但不仅限于普通民众、相关部门、企业和其他单位。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有效的覆盖,并通过这种方式优化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规范性。对于在此过程中做出了显著贡献的参与者,我们会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热情。在保障机制上,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来规范生态保护管理人员,使其可以严格遵循相应管理流程,确保生态环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效率。

结束语: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政策执行、技术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个维度。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亟待提升,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得环保措施的推行面临重重阻碍。将有助于有效破解“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管理的困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紧,顾笑梅.探讨双碳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0):27-29.

[2]张夏娟.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措施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3):157-159.

[3]周璐叶,蒋正飞.基于双碳目标的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思考[J].地质研究与环境保护,2024,3(4).

[4]王育来,武敬,叶天然,等."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1):71-73.

[5]张正华,刘芳."双碳"背景下云南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24,40(8):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