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住宅土建施工防水防渗技术探讨

作者

许新波

身份证号码:372926198708173930

引言

随着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住宅因施工高效、质量可控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存在大量构件接缝等特性,防水防渗成为影响住宅质量的关键。渗漏不仅会损害建筑结构,还会降低居住舒适度。

一、装配式住宅土建施工防水防渗相关概述

1.1 装配式住宅的结构特点

装配式住宅以预制构件为核心,通过工厂预制墙体、楼板、梁柱等部件,运输至现场后进行装配连接。其结构具有模块化与集成化特征,构件尺寸精度高,现场施工以拼接安装为主,减少传统现浇作业的湿作业量。结构存在大量拼接节点,如墙板与楼板的连接缝、梁柱节点等,这些接缝是受力与防水的薄弱环节。装配式结构常采用叠合楼板、预制外墙等构件,部分构件需预留管线孔洞,孔洞周边的密封处理也对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提出要求。

1.2 防水防渗技术的核心要求

防水防渗技术需满足密封性、耐久性与适配性三大核心要求。密封性要求拼接节点、构件表面及孔洞周边无渗水通道,确保雨水、地下水等无法侵入结构内部。耐久性需适应建筑使用周期,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需抵抗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环境因素影响,避免短期失效。

1.3 装配式住宅防水防渗的关键部位

装配式住宅防水防渗需重点关注三类关键部位。构件接缝处,包括外墙板接缝、叠合楼板拼缝、梁柱节点等,这些部位因装配间隙易成为渗水通道,需通过密封材料与构造设计双重防护。管线穿楼板部位,水管、电线管等穿过楼板的孔洞周边,因构件预制时的预留误差或后期封堵不严密,可能出现渗水隐患。

二、装配式住宅土建施工防水防渗现存问题

2.1 构件接缝处防水问题

构件接缝是防水防渗的主要薄弱点,常见问题集中在密封不严密与构造缺陷。预制墙板、楼板拼接时,若接缝间隙超出设计范围,密封材料难以完全填充,易形成渗水通道。部分接缝采用单一密封方式,未结合构造防水设计,如缺乏止水条等辅助防渗结构,遇水压时密封材料易被挤压变形,失去防水作用。接缝处基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防水失效,如预制构件表面残留灰尘、油污,使密封材料与构件粘结不牢固,经过温度变化或振动后出现开裂、脱落。

2.2 材料选择与施工适配性问题

材料选择与施工场景的适配性不足会直接影响防水效果。部分项目盲目选用高强度防水材料,却忽视装配式施工的拼接特性、刚性密封材料难以适应构件微小位移,易因振动出现裂缝;而柔性材料若抗老化性能不足,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易失去弹性。防水材料与施工工艺不匹配的情况普遍存在,如针对潮湿基层选用溶剂型密封材料,材料难以固化形成有效密封层;或接缝宽度与密封材料规格不符,导致填充量不足或溢出浪费。

2.3 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问题

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流程缺失与细节疏漏。部分施工人员省略基层预处理步骤,直接在未干燥的构件表面涂抹防水材料,水分被包裹在密封层内,后期易引发空鼓、剥离。接缝密封施工时,未按分层填充、压实到位要求操作,密封材料内部存在气泡或空隙;外墙板接缝打胶时未预留伸缩余量,温度变化导致胶体被拉裂。交叉作业协调不足也会破坏防水构造,如安装管线时随意凿击预制构件,损坏已完成的防水层,且修复时未采用适配工艺,形成新的渗漏隐患。2.4 后期维护防水失效问题

后期维护的缺失会加速防水系统失效。建筑使用过程中,接缝密封材料出现局部破损时,未及时修补导致渗水范围扩大;外墙、屋面等部位的防水涂层长期受紫外线、雨水侵蚀,出现粉化、剥落,却未定期检查更新。维护措施不当也会加剧问题,如修补时选用与原材料性能差异大的密封胶,两种材料收缩率不同导致新的缝隙;或仅针对表面渗漏点处理,未排查内部渗水路径,形成治标不治本的局面。

三、装配式住宅土建施工防水防渗关键技术

3.1 构件接缝防水技术

结构接缝防水主要的防水方式是构造防水与密封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构造防水主要是指对构件的异形拼接的拼接处理,比如凹凸缝、斜接缝等构造做法,设计拼缝时从宏观角度考虑其排水流向,采用大坡度等构造措施来截留雨水,控制进入的压力。密封材料主要采用与装配式结构相匹配的高伸缩性的防水密封胶进行接缝处理,胶料涂打方法多是基层处理、基层涂刷底油、嵌填密封胶体和密封层固化等步骤。首先对待嵌填的接缝基层进行表面去尘和除油污,吹干待嵌填部位后涂刷底层增强粘结。

3.2 防水材料应用技术

合理选用防水材料。对于室外接缝防水宜使用耐候性好、耐雨水及日光暴晒的硅酮密封胶,对于室内具有防水防潮要求的部位,例如卫生间的部位,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在使用过程中水分子可以进入混凝土表层后向外渗透,逐渐渗透到基层混凝土内部。结合预制建筑构件的特点,将选用防水材料尽可能选择柔性防水材料,例如丁基橡胶防水胶带,便于和建筑构件合缝及边接,自粘能力强且能够与建筑构件进行一定程度的随形变形。防水材料在施工之前要先进行材料适应性试验,针对宽接缝部位可选用密封胶、背衬材料相结合的形式,背衬材料能够填充内部空隙并且也能对胶层厚度起一定控制作用,保证胶体在较薄程度的情况下不会由于过长的弹性拉伸而出现裂纹。

3.3 节点密封处理技术

节点的防水细部,就节点本身的特定进行专业技术性施工处理。门窗洞口节点的多道防水,窗框与预制外墙预留的空缝内充填发泡胶,外墙外侧打耐候胶,内侧打防水砂浆堵住,形成三道防水;管线穿楼板节点采用预制止水节的工艺,管线安装时预埋带止水环的套管,管线穿楼板套管周边管线的空隙中嵌填防火密封胶,四周涂抹防水涂料并与楼板面周边防水涂层连接成防水层加强层。阴阳角节点采用圆弧过渡,直角处裂缝应力集中使防水层裂缝集中出现的情况,再布设一层增强网布加强涂层的抗裂性能。

3.4 防渗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防渗施工质量管控基于对工作过程的把控,通过对各个过程进行控制,使每个过程都能符合质量的要求。制订标准施工过程,明晰基层处理、材料施工、保养等流程施工的具体方法和要求,例如设定密封胶施工环境范围,规定雨天及基层潮湿时不准施工;通过动态可视的过程检测进行密封胶施工时利用红外成像检测密封胶胶体内部是否有气泡。对施工工作过程管控中重要节点外墙接缝、卫生间地面等进行抽样检验,发现漏涂、虚粘等问题立即整改,通过第三方抽检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验,保证施工达到质量要求。

结语

装配式住宅土建施工防水防渗技术的探讨,明确了现存问题与关键解决路径。相关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升住宅防水防渗能力,保障结构安全与居住体验。随着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持续优化技术,结合新材料与新工艺创新。更适配、高效的防水防渗技术,将为装配式住宅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郭 江 龙 . 装 配 式 住 宅 土 建 施 工 防 水 防 渗 技 术 探 讨 [J]. 中 华 民居,2024,17(06):150-152.

[2]凌敏.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技术措施探讨[J].陶瓷,2020,(1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