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能耗优化与节能技术研究
张纪涛
身份证号码:370304196606010637
一、引言
传统空调系统依赖定频设备、经验化运行,存在能耗强度高(单位面积能耗超60kWh/(m²・年))、能效比低( COP<3.0 )、能源浪费严重(如过度制冷 / 制热、新风量不合理)等问题,难以适配绿色建筑对 “低能耗、高舒适” 的需求。随着 “双碳” 目标推进,建筑领域节能要求提升(新建建筑节能率 275% ),空调系统作为能耗大户,其节能改造与优化已成为建筑节能的核心任务。
当前,部分空调系统存在节能技术适配性差(如盲目采用高端技术导致成本失衡)、优化与运行脱节(设计方案未落地)等问题。深入研究空调系统能耗优化与节能技术,对降低建筑能耗(目标减少 20%-30%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
二、空调系统能耗现状与优化目标
2.1 现存能耗问题
系统运行面临三方面瓶颈:一是负荷匹配失衡,冷水机组、水泵、风机等设备选型偏大(“大马拉小车”),负载率长期低于 40% ,能效比下降 30%-40% ;二是运行调控粗放,采用定频运行(如冷水机组满负荷运行)、固定新风比(未随人员变化调整),无效能耗占比超 15% ;三是能源浪费严重,冷凝热、排风余热直接排放(回收率 <20% ),管道保温不良(冷量损失超 10%) ),进一步加剧能耗。
2.2 核心优化目标
优化需围绕三方面目标:一是能效提升,空调系统 COP 提升至 3.5 以上,单位面积能耗降至 45kWh/(m2 ・年) 以下;二是能耗降低,冷水机组、水泵、风机能耗分别降低 25%-30% 、 30%-40% 、 20%-25% ;三是舒适保障,室内温度控制偏差≤±1℃,湿度控制在 40%60% ,满足人体舒适需求(PMV 值 - 0.5-0.5)。
三、空调系统能耗优化的核心节能技术
3.1 高效设备选型与改造
从源头降低能耗:一是主机节能,选用一级能效冷水机组( COP≥5.0) 、变频螺杆机 / 离心机替代定频机组,部分负荷下能效提升 40%-50% ;采用磁悬浮离心机组,无油运行且启停灵活,部分负荷能效比超 8.0;二是末端节能,采用变频风机盘管(调速范围 20%-100% )、变风量末端(VAV),根据室内负荷动态调整风量,末端能耗降低 20%-30% ;三是辅机节能,水泵、风机选用一级能效变频设备(比定频设备节能30%40% ),优化管径(比摩阻 ≤100Pa/m )减少输送能耗。
3.2 运行参数与负荷调控优化
提升运行效率:一是负荷预测与调控,采用 AI 算法(如 LSTM)结合气象数据(温度、湿度)、人员密度,预测空调负荷(短期预测精度 ≥90% ),动态调整主机出力(如负荷降低时停运部分机组);二是参数优化,优化冷水机组供水温度(从 7℃提升至 10∘C ,能效提升 10%-15% )、冷却水温度(控制在 32-35∘C ),减少主机能耗;三是新风优化,采用 CO2 浓度传感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动态调整新风比(人员密集时新风比提升至 30% ,空置时降至 10% ),新风能耗降低 25%-35% 。
3.3 余热回收与能源梯级利用
挖掘能源回收潜力:一是冷凝热回收,在冷水机组冷凝器侧加装热回收装置,回收冷凝热(温度 50–60∘C )用于制备生活热水、预热新风,替代电加热 / 燃气加热,年节约能源 10%-20% ;二是排风余热回收,在空调机组内设置全热交换器(热回收效率≥70%) ),利用排风余热预热 / 预冷新风,减少新风处理能耗(降低 30%40% );三是能源梯级利用,将高温余热(如锅炉烟气)用于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组,中低温余热(如设备散热)用于新风预热,实现能源 “高品高用、低品低用”,综合能源利用率提升15%-25% 。
四、空调系统能耗优化的实施要点
4.1 前期设计与方案论证
确保技术适配性:一是负荷计算精准,采用逐时负荷计算法(而非估算),确定空调冷热负荷(误差 ≤5% ),避免设备选型偏大;二是方案优化,对比不同节能技术(如变频机组 vs 定频机组 + 余热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含初投资、运行费、维护费),选择性价比最优方案;三是系统匹配,确保主机、辅机、末端设备参数匹配(如水泵流量与主机需求一致),避免 “大泵小机”“小泵大机”。
4.2 施工与调试管控
保障节能效果落地:一是施工质量控制,管道保温采用优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3W/(m⋅K); ),保温层厚度符合规范(冷水管
),减少冷量 / 热量损失;风机盘管、风口安装位置精准(偏差≤ 100mm ),确保气流组织合理;二是分阶段调试,先单机调试(如主机启停、变频器调速),再系统联调(如主机与水泵联动),最后性能测试(检测系统 COP、能耗指标),未达标项及时整改;三是人员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节能技术培训(如变频设备操作、智能系统使用),确保正确操作节能功能。
五、结论
空调系统能耗优化需通过高效设备选型、运行调控优化、余热回收与智能控制协同发力,解决传统系统的能耗高、能效低问题,核心在于平衡节能与舒适、短期成本与长期效益。当前需进一步突破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复杂工况下智能控制精度等技术瓶颈,降低节能改造门槛。
未来,需推动节能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如数字孪生模拟系统运行、AI 算法自优化控制参数),完善空调系统节能标准(如能效分级、能耗限额),加强绿色建筑与空调系统协同设计,为建筑领域 “双碳” 目标达成提供核心支撑,助力实现建筑能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新法. 超低能耗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集成与性能提升研究[C]//2025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5:1-3.
[2] 郁晓婷. 能耗监测和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投资收益分析与优化研究[J]. 绿色建 筑,2021,13(2):21-23. DOI:10.3969/j.issn.1004-1672.2021.02.009.
[3] 丛悦.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耗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 河北:河北工程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