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中的难点与解决对策

作者

陈俊强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引言

市政管网作为城市的“生命线”,承担着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重要功能,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老旧城区的市政管网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管网老化、破损、布局不合理、排水不畅等,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城市老旧城区的管网漏损率高达 30% 以上,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城市运行的成本。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各地纷纷加大了对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的投入。然而,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和挑战,如管网布局复杂、资料缺失、施工空间受限等,这些问题给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深入分析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中的难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中的难点

2.1 管网布局复杂,改造难度大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老旧城区宛如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斑驳史书,其市政管网系统更是错综复杂的篇章。由于历经多个发展阶段,这些管网大多建设于不同时期,彼时城市规划理念尚不完善,缺乏统一且前瞻性的布局考量。不同功能用途的管网,诸如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如同肆意生长的藤蔓,相互交错、重叠。

以供水和排水管网为例,早期供水为满足居民基本用水需求,依地势和人口分布铺设,未顾及后续排水系统规划,排水管网为应对雨水污水排泄,走向常与供水冲突。燃气管道为保障供气覆盖,穿梭其中,电力线路为供电稳定,又在空中、地下穿插迂回,通信线缆紧跟信息发展,不断添线加缆,致使地下空间仿若一团乱麻。尤其在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老旧城区,狭窄逼仄的道路两侧,是栉比鳞次的老旧建筑,地下空间被极度压缩,管网布置愈发密集。

进行排水管网改造时,难题尽显。施工人员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每推进一米都需慎之又慎。稍有不慎,挖掘工具便可能触碰供水管道,导致管体破裂,引发局部停水,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若殃及燃气管道,更是危机四伏,燃气泄漏不但威胁周边居民生命安全,还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瞬间扰乱城市正常运行秩序。即便小心翼翼避开关键部位,对周围管网的扰动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使电力线路短路跳闸,造成局部停电,通信中断,令城市诸多功能陷入短暂瘫痪,足见管网布局复杂给改造工作带来的极大挑战。

2.2 管网资料缺失或不准确,影响改造规划

岁月的侵蚀不仅体现在老旧城区建筑的斑驳外观上,更隐匿于市政管网资料的残缺不全中。众多老旧城区的市政管网始建于数十年前,彼时档案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相关资料档案或在历次机构变迁、人员更迭中散失,或因保管条件简陋,纸张霉变、字迹模糊而难以辨认。一些管网图纸,受当时绘图技术限制,比例失准、标注模糊,设计文件也因缺乏数字化存储,在岁月尘封下,藏身于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难觅踪迹。

施工单位拿到改造任务时,常对着残缺图纸束手无策。没有精准的管网位置信息,施工前的场地勘察如同大海捞针,无法预先判断地下管网潜伏何处。管径尺寸不明,使得施工设备选型陷入迷茫,若所选工具管径过大,易在施工中挤破原有管道;过小则无法满足新管铺设需求,延误工期。走向不清,让施工路径规划举步维艰,稍有偏差,便可能与旧管“短兵相接”,造成破坏。

例如在某老旧城区改造供水管道时,施工方依据模糊资料开挖,本以为地下空旷,岂料瞬间挖破一条通信线缆,导致周边小区通信中断数小时,居民投诉纷至沓来,同时抢修通信线缆耽误工期,额外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后续重新勘察又耗费大量时间,整个改造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这都源于管网资料缺失或不准确给改造规划造成的重重阻碍。

2.3 施工空间受限,大型设备难以进场

穿梭于老旧城区,映入眼帘的是蜿蜒狭窄的街道,街道两旁紧密排列着层层叠叠的老旧建筑,像坚守岁月的卫士,却也为市政管网改造筑起了空间壁垒。大型施工设备在此如困兽般难以施展拳脚,挖掘机伸展长臂便可能触碰两侧房屋,起重机起吊重物,受限于狭窄通道与低空电线,根本无法安全作业。

在那些仅容两人并肩而行的狭窄巷道,大型机械设备望而却步,施工队伍只能重拾最原始的人力劳作。人工挖掘速度缓慢,一天进展不过数米,相比机械化施工效率大打折扣。一立方米的土方,挖掘机或许半小时能清理完毕,人工则需耗费数倍工时。而且人力搬运施工材料,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人频繁往返,疲惫不堪,还易出现材料磕碰损坏,影响工程质量。

施工材料堆放也成“老大难”,有限空间内,既要保障居民日常通行,又要预留施工场地,留给材料堆放之处寥寥无几。材料露天放置,风吹雨淋下,管材生锈、线缆外皮老化,影响使用寿命;若堆放在室内,租用场地费用高昂,增加成本,且搬运不便,进一步拖慢施工节奏,给施工管理出了一道棘手难题。

2.4 资金短缺,制约改造进度

市政管网改造仿若一场规模宏大的城市“动脉手术”,资金则是维持这场手术顺利进行的“生命血液”,然而现实中资金短缺却如阴霾笼罩。老旧城区改造涉及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全方位管网更新,范围覆盖整个城区,工程量浩大。从地下深埋管道的更换,到地面附属设施的新建,每一处细节都需资金注入。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需兼顾教育、医疗、社保等诸多民生领域,分配到市政管网改造的资金常捉襟见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每年财政预算中能拿出用于管网改造的资金仅能满足小部分需求,大型改造项目启动后,资金很快见底,后续工程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停工,工人闲置、设备租赁到期,重新开工又面临衔接难题,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竣工期限一延再延。

老旧城区居民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多数以中低收入为主,难以承受管网改造分摊费用。部分居民对缴费抵触,认为管网改造是政府公共事务,不愿自掏腰包,这也使得资金筹集雪上加霜。资金缺口之下,工程只能削减规模、降低标准,选用低价但质量稍逊的材料,埋下安全隐患,影响改造最终成效,严重制约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前进的步伐。

结论

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通过加强前期规划与勘察、建立完善的管网信息系统、创新施工技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强化施工管理与环境保护以及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协调等一系列解决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难点,提高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解决对策,确保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让老旧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小刚,王志强,李明等。老旧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中的雨污分流难点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22,38(17):131135.

[2]张红卫,赵勇,李华等。老旧城区燃气管道改造的安全风险与管控策略[J].煤气与热力,2021,41(0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