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研究
刘翔
身份证号码:142427199308165713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其大运量、高效率、低污染等优势,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建设周期长、参与方众多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失控,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点
1.1 建设规模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尤为突出,往往需要跨越城市多个区域,从核心城区延伸至郊区地带。线路所经之处,不仅要建设数量众多的车站,还要开挖大量区间隧道,涵盖地下、高架、地面等多种建设形式。每个地下车站都像一座地下建筑群,包含站台、通道、设备用房等多个功能区域。区间隧道则需要在地下延伸很长距离,涉及大量的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
1.2 施工环境复杂
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显著特征。工程多在城市建成区内进行,周边环绕着密集的建筑物、繁忙的道路和各类商业区,施工场地常常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各种作业活动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紧凑开展。地下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管线,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损坏,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地面交通的疏导也颇为棘手,施工期间对道路的占用容易造成拥堵,给材料运输和人员往来带来不便。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方土层松软易变形,有的地方地下水丰富,有的地方则以岩石为主,这些多变的地质状况都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1.3 技术要求高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集成了多种尖端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像盾构机推进这样的作业,需要在地下实现高精度控制,同时兼顾多个操作环节,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些特殊的开挖方法则需要严格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机电系统的技术含量也很高,信号系统要保证列车之间的精准定位,供电系统要维持稳定的电力输出,任何技术上的疏漏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面对复杂的建设条件,还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方案,以应对各种特殊情况。
1.4 建设周期长
与普通的市政工程相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周期要长得多。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调试运营,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漫长的周期使得工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季节的更替可能给施工带来不同的挑战,人员长时间作业也可能出现疲劳懈怠的情况。期间政策法规的变化、市场环境的波动等,都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需要不断调整应对策略。
1.5 参与方众多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涉及众多参与方,包括负责统筹的建设单位、进行设计的设计单位、具体施工的施工单位、实施监督的监理单位、提供地质资料的勘察单位以及供应设备材料的供应商等,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监测机构和周边社区等关联方。各方在工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利益诉求也存在差异,容易出现沟通协调不畅的情况。如果各方之间不能有效配合,信息传递不及时,就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为安全风险的产生埋下隐患。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定义与特点
2.1 安全风险定义
城市轨道建设工程风险是指在轨道交通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发生的、导致轨道交通工程偏离预期安全目标,引发伤亡事故、财产损失、工程延期、引起对周围环境严重破坏等方面的消极后果。它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包括工程设想初始至设计、建造、运营管理准备等阶段。规划设计时线路布点不合理、缺乏地质条件考虑,则施工期容易受地质影响陷于被动。施工期选用了不合理的施工作业工法,易导致塌方、涌水等地质灾害风险。
2.2 安全风险特点
工程安全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始终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环境中客观存在的风险。与之对应的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因素,无论是人们有没有觉察、重视,都是存在的,永远可能出现某个风险诱发因素而发生事故。风险因素是纷繁复杂、交错关联、相互耦合的,就建设来讲,规模体量大、环境复杂、技术性高、周期长、参与主体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工程的安全风险。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密度高、管线错综密集,使得施工受到限制、施工作业场地受限,建筑物与管网回填土沉降或过量坍塌可能导致塌陷。
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识别评估
3.1 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与流程
对安全危害因素的辨识需结合相关技术和程序。辨识的技术有专家调研法,组织人员和安全危害因素有关的单位就工程项目各阶段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进行自由调研,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出容易被遗漏的风险。安全危害因素检查表法,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内先例和要求写出清单,逐个进行检查的风险和安全危害因素。安全危害因素现场调查看法是到现场了解现场的环境和设备以及工作细节等进行风险识别。其辨识的流程主要是先确定辨识的范围,即辨识所需要涵盖的具体项目阶段与范围。
3.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安全风险识别
应从规划阶段重点考虑选线布局与周边情况是否协调,到设计阶段重点考虑工程方案的可靠性、施工阶段重点考虑人员、设备、工艺带来的多种风险如突发的地质条件变化、施工中施工方法不当、设备使用不合理、操作人员习惯养成不当、周边环境变化引起的建筑沉降、管线破损、公路变形等环境破坏以及周边的投诉、运营准备阶段重点考虑设备调试缺陷、人员操作不足、应预案不充分等
3.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研判的过程。先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区分出需重点管控的高风险项与可常规关注的低风险项。评估需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如复杂环境下风险的连锁反应可能性,动态分析风险随工程推进的变化趋势。通过定性描述风险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为制定管控措施提供依据,例如针对高风险项需制定专项应对方案,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的系统研究,明确了工程特点与风险特性,梳理了识别、评估方法及各阶段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管控策略。这些成果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操作指引,有助于提升风险管控水平。未来可结合新技术深化动态管控研究,持续完善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高效推进保驾护航,助力城市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 艳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工 程 建 设 安 全 风 险 管 理 体 系 研 究 [J]. 安 徽 建筑,2022,29(04):189-190.
[2]陈殿干,吴洪强,杨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S1):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