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社协同机制的阅读形式革新与阅读质量优化研究
奚微 徐冉冉
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幼儿园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阅读习惯养成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 “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引导幼儿感受阅读的乐趣”。然而,当前幼儿园阅读活动多局限于园内,家庭参与形式单一、社区资源未充分利用,导致阅读教育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家、园、社作为幼儿成长的核心环境,三者协同缺失使得阅读活动难以形成合力,幼儿阅读兴趣与质量均受影响。因此,从家、园、社协同视角创新阅读形式,成为提升幼儿园阅读质量的重要方向。
二、幼儿园传统阅读形式的局限
(一)园所主导单一,家、社参与薄弱
传统阅读活动以幼儿园为唯一主体,多采用 “教师领读 + 幼儿跟读”“自主翻图画书” 模式,家庭仅被动配合 “陪读”,缺乏深度参与机制;社区图书馆、文化场馆等资源未与幼儿园联动,幼儿难以接触到多元化阅读场景,阅读活动局限于园内,无法满足幼儿多样化阅读需求。
(二)资源分散割裂,协同利用不足
幼儿园拥有图画书、教具等资源,但家庭阅读资源参差不齐,社区拥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三者资源互不流通。例如,幼儿园的优质图画书无法共享给家庭,社区的 “儿童阅读角” 未与幼儿园阅读活动衔接,导致阅读资源浪费,难以形成一体化阅读支持体系。
(三)目标脱节,缺乏统一引导
幼儿园阅读目标聚焦认知与语言发展,家庭阅读多侧重 “识字”,社区未明确阅读引导方向,三者目标不一致。如幼儿在园学习 “图画书故事理解”,在家仅进行 “逐字认读”,社区活动与阅读无关,导致幼儿阅读认知混乱,难以形成系统阅读能力。
三、家、园、社协同下的幼儿园创新阅读形式探索
(一)家园协同:情境化共读,让阅读 “暖” 起来
家园协同以 “亲子互动” 为核心,通过创设家庭与园内联动的情境化共读形式,增强阅读情感体验。例如,幼儿园开展 “图画书主题亲子任务”:阅读《小熊的奇妙旅行》后,家庭需共同制作 “家庭旅行图画书”,用来记录幼儿真实出行经历,再带回幼儿园分享;幼儿园每月组织 “亲子阅读开放日”,家长进入班级,与幼儿共同参与 “图画书角色扮演”, 如家长扮演 “小熊妈妈”,幼儿扮演 “小熊”,教师现场指导互动技巧。这种形式既发挥家庭情感优势,又借助幼儿园专业引导,让阅读成为亲子情感纽带。
(二)园社联动:社区沉浸式阅读,让阅读 “实” 起来
园社联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将阅读与生活实践结合。幼儿园可与社区图书馆、公园、超市等合作:在社区图书馆开展 “图画书借阅 + 阅读指导” 活动,图书馆为幼儿办理专属借阅卡,幼儿园教师定期到图书馆开展 “图画书故事会”;在社区公园打造 “自然阅读角”,结合《小种子的成长》等图画书,组织幼儿观察公园植物,记录 “种子成长日记”;在社区超市开展 “图画书任务闯关”,幼儿根据《逛超市》图画书内容,在家长、社区志愿者协助下,完成“寻找指定物品”“简单结算” 等任务,将阅读与生活技能结合,提升阅读实用性。
(三)家、园、社三方联动:主题式联读,让阅读 “全” 起来
以统一主题为核心,整合家、园、社资源开展联动阅读活动。例如,以 “传统文化” 为主题:幼儿园开展 “图画书中的民俗” 课堂,如阅读《元宵节》图画书,制作灯笼等;家庭配合完成 “家庭民俗故事收集”,家长可以讲述家族民俗故事,幼儿用绘画表征的形式记录;社区提供 “非遗体验资源”,组织幼儿参观社区非遗工作室,观看剪纸、皮影戏等表演,并结合图画书《非遗小工匠》进行创作。活动最后,幼儿园举办 “传统文化阅读成果展”,展示幼儿的图画书作品、民俗绘画,邀请家长、社区志愿者参与评价,形成 “园所引导 — 家庭延伸 —社区实践” 的完整阅读链条。
四、家、园、社协同创新阅读形式的实施保障策略
(一)建立协同机制,明确三方职责
成立 “家、园、社阅读协同小组”,由幼儿园园长担任组长,家长代表、社区文化站负责人为副组长,明确各方职责:幼儿园负责制定阅读计划、提供专业指导;家庭负责日常亲子阅读、配合完成阅读任务;社区负责提供场地资源、组织实践活动。定期召开协同会议,沟通阅读活动进展,解决协同问题,确保三方联动有序。
(二)加强资源整合,搭建共享平台
搭建 “家、园、社阅读资源共享平台”:线上通过班级群、幼儿园或社区公众号,共享优质图画书推荐清单、亲子阅读技巧视频;线下在幼儿园设立 “资源共享角”,收集家长捐赠的闲置图画书、社区提供的阅读道具,如皮影戏工具等;社区图书馆设立 “幼儿园专属阅读区”,存放幼儿园推荐的图画书,实现资源互通。同时,幼儿园定期组织 “资源互换活动”,如 “家庭图画书漂流”“社区资源体验日”,提升资源利用率。
(三)强化专业指导,提升参与能力
针对家、社参与能力不足问题,幼儿园提供专业指导:为家长开展 “亲子阅读培训”,发放《亲子阅读指导手册》;为社区志愿者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培训”,指导其协助开展社区阅读活动。同时,幼儿园教师定期入户指导家庭阅读,到社区协助设计阅读活动,提升家、社参与的专业性,确保协同阅读活动质量。
五、结论
家、园、社协同是创新幼儿园阅读形式、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通过家园情境化共读、园社沉浸式阅读、三方主题式联读等创新形式,能充分整合三方资源,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加深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其语言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整合资源、强化指导等保障策略,可确保家、园、社一体化阅读体系有效运行。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家、园、社协同的深度模式,持续创新阅读形式,为幼儿打造连贯、系统的阅读环境,助力其终身阅读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刘占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陈鹤琴。家庭教育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6] 李季湄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