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作者

孙希敏

珙县教师发展中心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加快,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情感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然而,城乡教育在资源、师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呈现不同特点。研究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二者的跨学科融合实践,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对融合的影响

在城市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为开展情境教学、营造心理教育氛围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城市学校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场景,增强情感体验,进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城市学生面临学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问题,心理问题复杂多样。相比之下,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部分学校缺乏多媒体设备,教学方式较为传统,难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实现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不过,农村学生亲近自然、生活体验丰富,教师可利用这一优势,结合乡土文化开展教学,挖掘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独特资源 ,如引导学生描写乡村生活,抒发内心感受,培养积极情感。

(二)城乡教师队伍现状对融合的制约

城市语文教师接触先进教育理念和培训机会较多,但工作任务繁重,在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同时,往往无暇深入探索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农村语文教师数量不足,且大多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较弱。例如,在农村学校,教师可能因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更难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策略

(一)立足城乡教材资源,挖掘融合内容

1. 城市教材融合实践

城市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现代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成长等主题的文章。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中因友情与亲情冲突产生的心理矛盾,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同时,结合城市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在讲解励志类课文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

2. 农村教材融合实践

农村语文教材可结合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描写乡村生活、自然景观的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到田野中观察春天的景色,让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释放压力,增强自我认同感。还可讲述农村名人故事,如从农村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的奋斗历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克服困难。

(二)创新城乡教学方法,实现融合目标

1. 城市教学方法创新

在城市语文教学中,可采用项目式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实现融合。例如,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剧本创作与表演”项目,学生分组创作反映校园生活心理问题的剧本,并进行表演。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深入思考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阅读分享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农村教学方法创新

农村语文教学可结合农村生活实际,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带领学生在田间地头朗诵诗词,感受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情感。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如帮助农民劳作、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城乡教师培训,提升融合能力

1. 城市教师培训

城市学校应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高级研修班,邀请心理学专家和教育领域资深研究者授课,学习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城市学生特点,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分享融合教学经验,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 农村教师培训

针对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优秀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培训和示范教学。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如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简单有效的心理干预技巧等。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为农村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方便教师自主学习。建立城乡教师结对帮扶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融合教学能力。

(四)构建城乡协同机制,促进融合发展

教育部门应推动城乡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城乡语文教师围绕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主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案例。城市学校可向农村学校捐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书籍、资料和教学设备,帮助农村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城乡同步课堂,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融合教学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协同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尽管城乡在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通过立足城乡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协同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实现二者的融合。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继续探索适合城乡不同特点的融合模式,不断优化融合策略,为城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语文素养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助力城乡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