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优化班级管理,践行道德教育

作者

黄彩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中学  514445

引言:

班级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如何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的指导,是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从自身出发,在日常教学中规范个人行为,提升自身素质,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一、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中国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让中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认识这个世界,找到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这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中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世界和身边同龄人的影响,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真善美”,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非常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事情自己都可以自己做决定。大部分中学生遇到事情时,他们都不愿意跟父母或是教师求助。良好的道德教育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亲近和信任班主任。师生关系融洽的学生遇到难题或困惑,往往更愿意跟教师求助,使教师有机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1]。

二、优化班级管理,践行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做好班风的建设和管理

良好的班风可以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助于中学生和他人和谐相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讲文明、讲礼貌、友爱、团结、有集体荣誉感等。教师在建设班风时,需要跟学生沟通,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跟班级情况相适应的班规。制定班规的主要目的不是约束中学生,而是帮助中学生理解文明班级的概念和内容,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习惯是文明的,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是有利的,哪些行为习惯是不文明的,会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在班风的管理上,班主任应密切注意班级的氛围,当班级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时,例如学生不认真学习、上课迟到早退、不按时交作业、讲脏话等,需要寻找不良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及时与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找寻应对的策略,消除这些不良的现象,让整体班风呈现积极、向上的状况。

2 用平等的视角和学生对话,走进学生的内心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摒弃之前的严肃、僵硬的管理方式,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份子,积极融入班集体,成为学生的朋友。班级人数众多,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各不相同。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和他们身上存在的不同教育点,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个性化管理中。例如对一些好动、调皮、不愿意守规矩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准备一些小零食,把学生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和学生分享零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耐心地回应学生,跟学生解释守规矩的必要性和养成良好个人行为习惯对他成长的好处。对一些学习上犯了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同时,需要了解学生犯错背后的原因,并和学生一起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2]。这样平等的交流方式,可以帮助班主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成为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的良师和益友。

3 组织班级德育活动,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应采取措施,将班级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德育活动,周末带领学生走进福利院,让学生帮福利院打扫卫生,和福利院的老人聊天,陪福利院的孤儿玩耍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他人的不易,并感受到付出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在平时,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承担起班级和学校的责任,例如把打扫班级、整理图书角、出黑板报等任务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协作完成。当学校有活动时,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如在校园的开放日,担当学校的文明大使或是宣传大使,引导学生家长有序参观校园,给家长介绍学校的活动和特色等。这些德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美好,增强学生对学生的归属感,是学生成长的良好助力。而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或是艺术节中,班主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则可以让学生在为班级荣誉奋斗的过程中,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和美好,深化他们对班级的情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4 通过先进道德模范的故事,树立中学生的道德观念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践行德育教育,需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传统班级德育教育,大部分采取都是在每周的班会课堂上,强调学生需要遵守校规、班规和其它行为规范。这样的德育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无法达到教学效果。为了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践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道德教育。比如说,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展示道德榜样的光辉事迹,让他们从别人的身上感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力量,学习道德模范的精神。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班主任在倾听的想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热点事件具有很高的关注度,班主任通过讨论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能调动起学生参加讨论的热情,还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班主任只有在清晰地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后,才能在德育教育方面,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 [3]。

5 班主任需要做好言传身教,发挥模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阶段,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最多,他们对学生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必须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班主任性格必须积极、阳光,面对学生不急不躁,哪怕是面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也能保持良好的态度和耐心。而班主任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勤奋工作的精神,更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他们不自觉地会和班主任一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例如,班主积极参加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那么学生也会以班主任为榜样,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如篮球比赛、黑板报评比等。

结语:

班主任是班级德育教育的主要践行者,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班主任的主要责任。班主任必须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践行德育教育。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同学们的尊敬和喜爱,做好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薄媛媛. 优化班级管理 践行道德教育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J]. 名师在线 ,2004(12):64-66.

[2] 胡成 . 优化班级管理 , 践行道德教育——初中德育工作思考 [J]. 家长 ,2004(36):38-39.

[3] 张燕. 优化班级管理, 践行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思考[J].启迪与智慧 ( 教育 ),2006(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