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与改进
姜琳
金寨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六安市 237300
引言
水库大坝是水利基础设施的关键,在防洪、水资源调配及发电等领域作用重大。但长期受水压力、渗透、地质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裂缝、渗漏、滑坡等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威胁下游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安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数据,为安全评估与维护决策提供依据。尽管科技发展促使监测系统不断更新,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其应用与改进,对保障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一、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
(一)监测系统组成与原理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构成。传感器作为监测系统的“感知器官”,包括位移传感器、渗压计、应变计等,分别用于监测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流压力、混凝土应力等参数。数据采集设备定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数据传输网络借助光纤、无线网络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则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展示,通过与预设阈值对比,判断大坝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二)常见监测项目及应用
1.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主要监测大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常用引张线、视准线、GNSS 等技术。引张线和视准线通过在大坝表面设置测点,测量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移变化;GNSS 技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可实现全天候、高精度的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多采用水准测量和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通过测量不同测点之间的高差变化,获取垂直位移数据;静力水准测量则利用连通管原理,实时监测各测点的液位变化,从而得到垂直位移信息。
2. 渗流监测
渗流监测旨在了解大坝及基础的渗流状态,防止发生渗漏破坏。渗压计是渗流监测的主要传感器,通过埋设在大坝坝体和基础内,测量孔隙水压力,进而计算渗流场分布。渗流量监测则通过设置量水堰、测流槽等设施,测量大坝下游的渗流量。通过对渗流压力和渗流量数据的分析,可判断大坝是否存在渗漏隐患。
3. 应力应变监测
应力应变监测主要针对混凝土大坝和土石坝的关键部位。在混凝土大坝中,通过埋设应变计、钢筋计等传感器,监测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情况,评估大坝结构的受力状态;在土石坝中,采用土压力计监测坝体内部的土压力分布,判断坝体是否稳定。此外,还可对大坝的温度进行监测,分析温度变化对大坝结构的影响。
(三)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
目前,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已在众多水库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大坝的细微变化,为大坝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某水库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变形监测发现大坝坝顶出现微小水平位移,经进一步分析和检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避免了位移进一步扩大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时,监测系统的数据积累也为大坝的长期安全评估和老化分析提供了依据,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坝管理策略。
二、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现存问题
(一)监测设备可靠性与耐久性不足
水库大坝运行环境复杂,长期受潮湿、高温、冻融等恶劣条件影响,对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很高要求。部分监测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传感器精度下降、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例如,一些电阻式位移传感器容易受环境湿度影响,导致测量数据误差增大;无线传输设备在山区等信号较弱区域,数据传输易出现中断现象,影响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系统产生的数据量日益庞大,但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却相对滞后。目前,多数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仍以简单的阈值判断为主,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对于复杂的监测数据,难以准确判断其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数据可视化程度不高,不利于管理人员直观了解大坝运行状态,影响决策效率。
(三)系统集成与协同性差
许多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存在设备品牌多样、通信协议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各子系统之间难以有效集成和协同工作。不同厂家的监测设备在接口、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难度。例如,变形监测系统和渗流监测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无法直接共享,需要进行复杂的数据转换和整合,降低了监测系统的整体效能。
(四)专业人才短缺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涉及水利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多学科知识,对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相关专业人才短缺,部分工作人员对监测系统的原理和操作不够熟悉,无法充分发挥监测系统的功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进行维修和调试,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监测设备性能
研发和选用适应恶劣环境的高性能监测设备,加强设备的防护设计和抗干扰能力。例如,采用光纤传感器替代部分传统电子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精度高、寿命长等优点,能够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同时,优化无线传输设备性能,采用低功耗、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技术,如窄带物联网(NB-IoT)、5G 等,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二)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规律;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大坝安全评估模型,实现对大坝运行状态的智能预测和预警。例如,通过分析历史监测数据和大坝运行工况,训练预测模型,提前预测大坝可能出现的变形、渗漏等问题。同时,加强数据可视化建设,采用三维可视化、动态图表等技术,直观展示大坝运行状态和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做出决策。
(三)推进系统集成与协同
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标准,推动不同厂家监测设备的互联互通。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先进的通信技术,构建集成化的监测系统平台,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系统集成,整合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监测系统的整体效能。此外,建立开放的系统架构,便于后续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展。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企业和管理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定向培养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鼓励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对监测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通过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对保障大坝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针对当前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升设备性能、加强数据处理、推进系统集成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改进策略,可有效提升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未来,随着技术发展,监测系统将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不断迈进,为水库大坝安全筑牢防线。
参考文献:
[1] 马千双 , 吴学伟 . 丹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J]. 治淮 .2024(04):34-36
[2] 方明晨 .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02):0083-0086
[3] 李东明 , 李龙龙 . 大坝安全监测数字孪生系统应用研究 [J]. 水力发电 .2024(09):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