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作者

赵艳娟

河北省涿州市范阳东路 3 号 身份证号:410928198503055125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推进,规模扩张,传统模式过度依赖硬质地面,致城市地表透水性差、雨水难下渗,内涝频发且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在此情形下,海绵城市理念诞生,它要求城市如海绵般有良好“弹性”,实现雨水吸、蓄、渗、净与适时利用。市政给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基建,是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关键,研究其设计要点刻不容缓。

1. 海绵城市理念内涵及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1.1 海绵城市理念内涵

海绵城市理念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综合采用自然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城市雨水生态系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雨水的有效管理,实现城市水文循环的平衡,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大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协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体系。“渗”通过增加透水地面,促进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滞”利用洼地、植草沟等设施延缓雨水汇集速度,减轻排水系统压力;“蓄”通过雨水收集池、调蓄池等设施储存雨水,为后续利用提供水源;“净”借助植被、土壤等自然净化作用以及人工净化设施,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用”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排”在极端降雨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将多余雨水安全排出城市,避免内涝发生。

1.2 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引下,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需秉持四大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至关重要,要充分敬重并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优先选用生态化设计手段,像建设生态湿地、雨水花园等,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因地制宜原则强调个性化设计。不同城市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比如地势低洼地区可借助天然洼地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干旱地区则要着重加强雨水的收集与利用,使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系统性原则要求将市政给排水系统视为有机整体,全面考量雨水产生、收集、处理、利用和排放等各环节,确保各环节紧密配合、协同运作,充分发挥系统功能。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远规划,设计方案既要满足当下城市发展需求,又要预留未来发展空间,采用耐久性好、可维护性强的材料和技术,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2.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2.1.1 源头减排设施设计

在建筑小区、道路等源头区域,应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源头减排设施。雨水花园通过种植耐水湿的植物,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吸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同时增加雨水的下渗量。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地面,能够收集和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透水铺装采用透水性材料,使雨水能够快速下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

2.1.2 雨水收集设施设计

建设雨水收集池、蓄水池等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储存。雨水收集池可以设置在建筑小区、公园等场所,用于收集屋面、道路等表面的雨水。蓄水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上或地下形式,用于储存大量的雨水。同时,应设置雨水过滤、消毒等处理设备,确保收集到的雨水符合使用标准。

2.1. 雨水回用系统设计

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冲洗、景观补水等。雨水回用系统应设置相应的管道和设备,实现雨水的合理调配和利用。例如,在建筑小区内设置雨水回用管道,将处理后的雨水输送到绿化灌溉点和道路冲洗点。

2.2 排水防涝系统设计

2.2.1 排水管网优化设计

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排水能力。合理确定排水管网的管径、坡度和埋深,确保雨水能够顺畅排放。同时,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分别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对雨水排水系统的影响。

2.2.2 调蓄设施设计

建设调蓄池、调蓄隧道等调蓄设施,在暴雨期间对雨水进行调蓄,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调蓄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下或地上形式,调蓄隧道

则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调蓄设施应设置相应的排水泵站,在雨停后将调蓄的雨水及时排出。

2.2. 防洪排涝通道设计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通道的建设,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城市。对城市河道、沟渠等进行疏浚和整治,提高其行洪能力。同时,建设城市防洪堤、挡水闸等防洪设施,防止洪水倒灌进入城市。

2. 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设计

2..1 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

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等,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其稳定运行。

2..2 污水回用系统建设

建设污水回用系统,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用。污水回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农业灌溉等领域。在建设污水回用系统时,应根据回用对象的要求,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回用水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污泥处理与处置

加强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采用污泥浓缩、脱水、干化等工艺,减少污泥的体积。同时,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如堆肥、焚烧等,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 案例分析

以某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例,该区域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充分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在规划布局上,结合区域内的河流、湖泊和绿地,划分了多个排水分区,构建了完善的生态水网。同时,将海绵城市设施与商业中心、住宅小区等功能区有机融合,在商业中心建设了大型雨水收集池和下沉式广场,在住宅小区推广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

在设施构建方面,建设了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雨水渗透和净化设施,有效减少了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排放;改造了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膜处理工艺,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和中水回用率;在道路两侧设置了生态沟渠和植草沟,增强了道路的排水和净化能力。

在技术应用上,安装了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水和污水的各项参数,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调节设施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区域内涝问题得到明显改善,雨水利用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为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带来变革,是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把握规划布局等要点,可构建高效给排水系统。但当前仍面临设计标准不完善、成本高、公众参与度低等挑战。未来需加强研究,完善规范,研发技术材料,强化宣传教育,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炎珀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给排水系统施工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04):0025-0028

[2] 陈姿均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给排水系统施工技术实践研究 [J]. 数码设计 ( 电子版 ).2024(0):0549-0551

[] 孟凡喜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给排水设计 [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4(0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