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闻爽
北京市西城区南四眼井胡同 4 号 身份证号码:11010219840516081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项目规模与复杂度攀升,但传统施工管理依赖人工经验,存在信息不畅、效率低、安全隐患难控等问题,难以契合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为施工管理变革提供技术支持,智慧工地系统顺势而生。该系统融合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实现智能化管理,对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具有关键意义。
一、智慧工地系统概述
(一)智慧工地系统的内涵
智慧工地系统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先进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等要素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和管理的集成化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各类智能传感器、摄像头、RFID(射频识别)标签等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施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细化。
(二)智慧工地系统的构成
智慧工地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管理层四个部分构成。数据采集层包括各类智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如人员定位传感器、扬尘监测传感器、塔吊监测传感器、视频监控摄像头等,负责采集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网络传输层利用 5G、WiFi、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层借助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清洗、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管理层则是基于数据处理结果,开发出各种功能模块,如人员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等,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直观、便捷的管理界面和决策支持工具。
二、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安全管理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智慧工地系统通过人员定位、视频监控、安全隐患监测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利用人员定位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施工人员的位置和行动轨迹,当发生危险时,能够迅速确定被困人员位置,提高救援效率。同时,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实时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查看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操作行为。此外,智慧工地系统还能对塔吊、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高度、角度、载重等,一旦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质量管理应用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BIM 技术,系统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提前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优化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原材料质量检测数据、施工工艺参数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控。例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指标,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完成的部位进行质量检查,自动识别裂缝、空鼓等质量缺陷,并生成质量报告,为质量整改提供依据,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进度管理应用
智慧工地系统有助于实现对建筑施工进度的精准管理。通过将施工进度计划与 BIM 模型相结合,系统可以直观地展示施工进度情况,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施工节点的完成情况和进度偏差。同时,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数据,如各工种的施工人数、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工程量完成情况等,并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进度延误问题。当出现进度偏差时,系统会自动分析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调整建议,帮助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进度调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智慧工地系统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智慧工地系统在应用中面临技术、管理与成本的三重挑战。技术层面,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多元技术,架构复杂,不同技术兼容性与稳定性差,智能传感器与平台数据传输易出错,复杂场景下数据分析准确性存疑;同时,施工现场恶劣环境严重影响智能设备性能与寿命。管理层面,系统应用需企业具备高信息化水平与专业团队,但多数施工企业管理理念陈旧,对系统认知不足,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欠缺,难以有效运用;且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混乱,部门信息不畅,阻碍数据共享与协作,降低系统应用效能。成本层面,系统建设涵盖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等多方面支出,资金投入庞大,中小施工企业难以负担,加之持续的升级维护成本,进一步加剧企业压力,制约了智慧工地系统的普及推广。
(二)解决对策
1.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加大对智慧工地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解决技术兼容性和稳定性问题。针对施工现场复杂环境,研发适应不同工况的智能设备,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同时,不断优化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施工管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
2.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施工企业应转变管理理念,充分认识智慧工地系统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素养和系统应用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此外,企业可以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为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3. 优化成本控制策略
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智慧工地系统的施工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降低企业的应用成本。同时,企业自身应合理规划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方案,根据项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软件,避免盲目投入。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方式,降低一次性资金压力。此外,通过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工地系统作为信息技术与建筑施工管理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有效提升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水平,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尽管目前智慧工地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技术、管理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政策的支持,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未来,智慧工地系统将在建筑行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发展,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苗泽惠 , 张京 .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6):25-26
[2] 胡芸畅 . 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J]. 价值工程 .202(08):113-115
[3] 胡航帆 .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 A.202(10):010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