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推拿疗法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丹

梅河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吉林省梅河口市 135000

引言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以长期食欲减退或消失、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可伴有体重不增或减轻、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等表现。该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目前,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补充微量元素、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部分患儿疗效不佳。中医推拿疗法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疗法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 -2023 年 12 月在我医院儿科就诊的符合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的患儿86 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中关于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中男 23 例,女 20 例,年龄 3-6 岁,平均年龄 4.5 岁;观察组中男 22 例,女 21 例,年龄 3-7 岁,平均年龄 4.6 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l:35mg),每次 10ml,每日 2 次;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 0.5g/ 片),每次1 片,每日3 次。疗程为30 天。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疗法。具体操作如下:

补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指腹从患儿拇指指尖推向指根,推200-300 次,频率为每分钟120-160 次。

揉板门: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揉患儿板门穴,揉 100-200 次,频率为每分钟 100-150 次。

摩腹: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患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顺时针方向摩 3-5 分钟,频率为每分钟 80-100 次。

捏脊: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捏 3-5 遍。每日治疗1 次,疗程为30 天。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食欲恢复正常,食量增加至同龄儿童正常水平,体重增长明显,伴随症状消失;显效:食欲明显改善,食量增加至原食量的 70% 以上,体重有所增长,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有效:食欲有所改善,食量增加至原食量的 30%-70% ,体重略有增长,伴随症状减轻;无效:食欲、食量、体重及伴随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Σ=Σ (治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

1.3.2 食欲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食欲开始改善的时间。

1.3.3 体重增长情况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天后测量两组患儿的体重,计算体重增长幅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X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愈 20 例,显效 15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95.35% ;对照组患儿治愈 12 例,显效 13 例,有效 8 例,无效 10 例,总有效率为 76. 74%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18 ,P<0. 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食欲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食欲开始改善的时间为( 5.2±1.3⟩ )天,对照组患儿食欲开始改善的时间为(8.5±1.6)天,观察组食欲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 P<0. 05 )。

2.3 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体重为( 15.2±1.8⟩ )kg,对照组患儿体重为( 15.3±1.7)kg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26,P>0.05 )。治疗30 天后,观察组患儿体重为(16.8±1.9) kg ,体重增长幅度为(1. 6±0.4 ) kg ;对照组患儿体重为(15. 9±1.8 )kg,体重增长幅度为( 0.6±0.3; )kg。观察组体重增长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 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重及增长幅度比较

3. 讨论

3.1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等。病机主要为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胃纳不佳,脾失健运。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喂养不当,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等,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从而出现厌食症状。

3.2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

推拿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本研究中,补脾经可健脾和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揉板门能消食导滞,促进胃肠蠕动;摩腹可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捏脊能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些推拿手法共同作用,可改善小儿的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增加食量,从而促进体重增长。

3.3 推拿疗法的优势

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推拿疗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绿色、安全,无药物副作用,避免了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潜在损害;二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家长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家中为患儿进行推拿治疗,方便患儿接受治疗;三是疗效显著,能从根本上调节小儿的脾胃功能,改善厌食症状,且疗效持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拿疗法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促进体重增长,且具有绿色、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可将推拿疗法作为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与常规西医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推拿疗法的长期疗效和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宇彤 . 小儿捏脊疗法联合针刺在厌食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 .2024(02):0045-0048

[2] 杨江霞 , 高汉媛 , 陈文 . 七大小儿推拿流派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 .2024(07):864-868

[3] 张 凯 斌 , 刘 丹 . 小 儿 推 拿 治 疗 厌 食 症 的 研 究 进 展 [J]. 中 医学 .2024(05):9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