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
王海荣
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10;鄂尔多斯市辰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10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和严峻,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信息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其有效共享和利用对于提高环境治理效率、促进环境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整合各类环境信息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环境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环境信息服务。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环境信息共享平台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和作用的实现。因此,深入研究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环境治理效率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整合环保、水利、气象等多个部门的环境数据,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各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的环境信息,避免重复采集和处理数据,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例如,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通过共享平台可以快速获取污染源信息、环境监测数据等,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持。
1.2 促进环境决策科学化
准确、全面的环境信息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政策和规划的基础。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环境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决策者了解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评估环境政策的效果,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分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的数据,可以合理布局工业区、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3 增强公众环境参与度
公众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公众提供便捷的环境信息查询渠道,让公众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环境问题和建议,参与环境监督和决策,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格局。例如,公众可以通过平台举报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2.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困境
2.1 数据整合难题
当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在数据整合方面困境重重。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各部门采集、存储标准各异,如环保与水利部门对水质监测指标规定不同,增加处理难度。二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受设备、人员等因素影响,数据存在缺失、错误等问题,基层设备老化加剧数据偏差。三是数据更新迟缓,部分部门更新频率低,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更新周期长达月或季度,导致平台信息滞后,难以有效支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2.2 技术支撑不足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面临技术支撑不足的困境。平台架构不合理是首要问题,一些平台架构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可扩展性与灵活性不足,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随着数据量增加,平台性能下降、响应缓慢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数据分析能力有限也是一大短板,平台虽需具备强大数据分析能力以挖掘数据价值,但目前部分平台数据分析功能简单,仅能进行基本统计和查询,缺乏深度分析和挖掘能力,无法为环境治理提供针对性建议。同时,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环境信息涉及国家安全、企业机密和公众隐私,但一些平台安全防护存在漏洞,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不严格,易遭受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威胁。
2.3 管理机制不完善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管理机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部门协作不畅是关键问题,环境信息共享涉及多个部门,需密切协作,但实际工作中部门间职责不清、利益冲突,导致信息共享积极性不高、协作效率低下。如环保和住建部门在城市扬尘治理上职责交叉,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信息沟通不畅,治理效果不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制约了平台建设,我国关于环境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共享范围、方式和法律责任等规定,使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易出现推诿扯皮、信息泄露等问题。此外,监督考核机制缺失,无法对平台建设质量、数据更新情况和共享效果等进行有效评估和监督,导致部分平台建设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3. 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
3.1 破解数据整合难题
3.1.1 统一数据标准
制定统一的环境数据标准和规范,明确数据的格式、编码、定义和采集方法等,确保各部门的数据能够相互兼容和共享。例如,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水质、空气质量等监测指标的表示方法。
3.1.2 提高数据质量
加强对环境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环节的管理,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机制,对数据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加强对数据采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3.1.3 确保数据及时更新
建立数据更新机制,明确各部门的数据更新责任和频率,要求各部门及时将最新的环境数据上传到共享平台。同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3.2 加强技术支撑
3.2.1 优化平台架构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架构,如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存储等,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根据数据量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平台的资源配置,确保平台的高效运行。
3.2.2 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例如,通过建立环境预测模型,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环境污染的潜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3.3 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安全防护,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建立严格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信息;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防范黑客攻击。
3.3 完善管理机制
3.3.1 加强部门协作
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例如,成立环境信息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对在信息共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3.3.2 健全法律法规
加快制定和完善环境信息共享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信息共享的责任主体、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法律责任等。为环境信息共享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规范各方的行为。
3.3.3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制定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对平台的建设质量、数据更新情况、共享效果等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的绩效挂钩,对考核不达标的部门进行督促整改,确保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有效建设和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面临着数据整合、技术支撑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困境。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加强技术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治理需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将不断完善和升级,为环境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晶 .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探究 [J]. 产业创新研究 .2024(22):166-168
[2] 王一海 , 刘星 . 智慧校园学习环境信息服务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17):155-157
[3] 徐向东, 吴士勇. 数字时代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要素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03):361-36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