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

作者

郑晓霞

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中心校

摘要: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当今现代社会的信息发展,还要看到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需要融入技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到学生需要什么,再做到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上的压力,提升学习能力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双减教育;信息技术融入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成为可以胜任教学任务的语文老;其次要看到学生的需要,真正将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成一种学生需要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信息拓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综合效率。

一、开展信息交融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过程中,PPT已经是普遍应用的信息教育方式,但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光有PPT教学并不能算是信息教育,信息教育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样的信息方式来传递高效的课堂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综合的信息教育技术法和经验,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促进教育的发展。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为学生减负,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才能在没有压力的情景下进行学习,所以这个时候教师更要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来融入在课堂之中,让学生对课堂更感兴趣,更爱课堂,更爱语文学习。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内容是不仅能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思维运用能力,而不是仅将目光局限在课本之上。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紧密相关的文章时,教师首先要意识到,也许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爬山虎这类植物了,但是在网络中还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见识到课本之外的内容。备课时,教师不仅可以将课堂固定的授课内容融入在PPT之中,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关爬山虎的小图片,小视频等,在课前进行播放,引导学生观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在大量的信息资源筛选过程中优中选优,锻炼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筛选能力,同时教师的筛选过程也能够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让学生不仅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更能够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二、开发线上课堂环节,锻炼学生学习连贯性

现代社会的信息发展已经有了莫大的进步,而这些信息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对于世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很好奇,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多种教育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引,尤其是在如今的疫情大背景之下,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小学课程都受到了停课的危害,但停课不停学,老师依然要引导学生在疫情期间保持向上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学习风气,进行语文学习,积累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线上授课的阶段,教师要利用更多的信息教育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无论身在何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有连贯的学习,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这种教育模式的贯彻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从而正确的调整最深的教学计划,使整体的课堂更加高效。

比如,在疫情之中,教师要采取线上的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授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会因监督不到位而产生走神的现象,即便是在正常的线下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因课堂知识学习不到位,而在课下有知识点遗漏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不懂得引导学生在课下对课堂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就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缓慢,内容有所缺陷,在日后跟不上进度,从而在语文学习上造成过大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减负,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数据的留存,比如每节课都录制成小视频,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并上传到家长群或者专门的课堂平台中,当学生在课下发现自己有所遗漏的时候,可以及时根据视频进行查漏补缺,也能明晰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更加合理的梳理。

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信息作业,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如果课后作业布置任务较多,很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但如果课后作业布置量较少,很可能会让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懈怠,不能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所以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衡量作业的布置量,也要衡量学生的完成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这样学生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也能够通过更加新奇的方锻炼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与此同时掌握好作业布置的量和方法,也能够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切实地分配课堂学习时间,打造高效课堂。

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首毛主席的诗,学生不仅要对诗的整体进行把握,还要更加深入的学习诗作者。而仅通过课堂完成这些任务是不够的,并且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能够做到熟练的背诵诗,理解诗的内容,那么在课下还要做什么任务呢?就是对诗进行恰当的延伸,比如了解诗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作者的其他诗词等,还有诗词的创作背景等。而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下进行资料的搜索和积累,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为学生留出一部分自主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彼此沟通,提升交流沟通能力。这一过程的安排时,课下作业更加自主化,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主搜集资料,还可以将自己的知识积累分享给其他同学,做到班级内部的进步性学习。

总而言之,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之下,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自身的教育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也能与学生之间搭建更高效的沟通桥梁,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