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黄泽荣
湖北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一、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决定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走向
(一)抗战时期干部队伍面临严峻挑战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继“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又于1937 年挑起“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这使得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场上,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党实行全面抗战策略,成功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敌。同时,党还积极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为长期抗战提供战略支撑。然而,在抗战时期,党的干部队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干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许多优秀的革命干部英勇牺牲,使得党的干部队伍在抗战初期出现了人才短缺的局面。刘少奇 指出:“过去我们的干部,特别是有经验的干部大批牺牲,我们要在最短期内补救这 个缺陷,要训练上万的干部。”[1] 特别是在红军战略转移中,队伍从三十万锐减至三万,大量经验丰富的干部牺牲。这导致新老干部青黄不接。老干部虽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但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普遍较低。新干部中的知识分子文化程度较高,却缺乏实践锻炼,政治方向不够坚定,革命意志有待加强。这种状况对党和红军的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全面抗战爆发后,鉴于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与干部的具体需求,中国共产党加强干部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关键。为了将抗日战争的胜利转化为人民的胜利,进而为最终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不断壮大人民的力量,加强人民武装的建设,并尤为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说 过:“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 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2]
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革命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难以顺利发展,革命的胜利也将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干部教育是党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可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抗战时期,通过总结以往斗争经验,党意识到理论教育的成败是革命成败的第一个关键。因此,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从而更好地投身于抗日斗争中去。
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破立而新
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 意识到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 新的基础条件,而方法的创 如毛泽东所指出:“如果仅 采取实际 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 是不能实现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的精神进行开拓创新。中国 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如理论灌输 党在革命斗争中的宝贵财富。
三、抗战时期中共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体方面
(一)重视理论教育,突出针对性
在全面抗战时期,由于干部理论修养不 央高度重 强调其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整风运动便是旨在提升全党 教育,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抗战时期的创新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划清与王明教条主义的界 进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解决党员“思想入党 形成纯洁的党员队伍,以完成抗战使命。 诚、纯洁、进步的品质,敢于担当 勇于作为, 施策,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 二)、重视干部学校教育,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原则、态度和方法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我党在 1936 年至 1938 年间创办了一大批以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1936 年 6 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成立,随后在 1937 年 1 月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4]1937 年 7 月,陕北公学也正式创办,这同样是一所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的革命学校。在 1938年 4 月,第一所综合性的艺术高等专科学院——鲁迅艺术学院诞生。同年 5 月,为了专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马列学院正式成立。此后,还陆续成立了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中国女子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等各式各样的干部学校。这些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干部教育的核心环节。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内领导同志十分注重理论学习问题。在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道路上,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领导同志展现出了非凡的远见和决心。毛泽东特别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为了纸上谈兵,而是要将其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学会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灵活运用这一伟大理论。他鼓励大家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进一步强调了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学习革命理论必须结合个人的思想实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来促进自身的思想意识修养。[5]
(三)培育和坚持三大优良作风
1. 理论联系实际
1945 年4 月24 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 ,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 论述,实际上是我们党首次正式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 确立为党的三大核心优良作风。这不仅是对我们党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贡献 这 标志的树立,意味着我们党在作风 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为后续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密切联系群众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6] 中共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的立场上,深入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遵循这一方法论,在制定教育方针和内容时,紧密联系学员、抗战和根据地的实际情况。
1938 年 1 月 10 日,周恩来 “保护人民的利益,使军民打成一片”的重要性。他指出 卫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强后盾,通过保护人民利 ,为抗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这种紧密联系 月1 日,周恩来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两个重要工作方法。 整风过程中,广大干部深入贯彻了这两 运动。通过劳动实践,干部们不仅增强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以及深入群众、 也为党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和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处的社会环 地会对党产生侵蚀。在党的发展历程中,由于 然会出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非 业发展。然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无 ε 勇于自我革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采 自我批评的方式,对党内存在的各种 、检查思想、总结经验等方式,深入剖析 营内 等。同时,党也鼓励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
四、新时代创新发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发展、逐步的成熟与完善,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还是在教育方法的创新性上,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和鲜明的特点。这些宝贵经验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斗志,也为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 构建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尤其强调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7]。为确保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构建并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机制。这套机制应确保教育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以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
首先,要严格管理干部的政治立场,确保他们在任何时期都能保持清醒头脑,政治态度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重视理想信念管理,引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这是确保干部队伍思想纯洁和行动一致的关键。其次,选人用人的人事机制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一个严格的选人用人机制能确保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得到选拔和使用,这是保障干部队伍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最后,为提升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教育效果,必须以制度机制建设为基础。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的中心工作不动摇在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自律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首先,要加强主观世界观的改造。 期木 开央刃 。只有自觉加强主观世界观的改造,才能在复杂的生活中 确对待自己,勇于正视和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将实现 个人追求与党的奋斗 行动时,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 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
(三)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要增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科学遵循教育原则,强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有效的教育模式。当前,立足实际,创新教育形式方式,应着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警示教育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教训,向党员干部传递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重要性。在警示教育中,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腐败案例,特别是发生 在党 干部身边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揭示腐败的根源、危害和后果。通过这些案例,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从而增强他们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法是指基于网络平台,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形式的总和。当前,可通过加强党的门户网站建设,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可靠性,评议的开放性、公正性,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以及反馈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吸引更多党员干部从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准确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内心想法和实际需求,虚心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进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执政能力。
总结
经过深入探究和分析抗战时 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 际问题的深刻回应,更是为了解决国家和人民面临的紧迫问题而作出的巨大努 时代, 也要继续继承优秀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和发展进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创新,以将其效益其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 刘少奇 . 刘少奇选集 ( 上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3] 毛泽东 .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4] 张滕霄 ,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 ( 抗日战争时期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136 页
[5]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饹养[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17 页
[6] 张树军 . 红色档案 [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52.
[7] 朱诗柱. 干部教育培训之道[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8] 秦彪生. 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 中央党校,2011 年4 月,第1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