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探讨高昕玥
高昕玥
江西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油气资源是油气行业发展的重点资源,而油气运输工作是保障油气资源安全的重要工作,由于油气资源自身的危险性较强,所以对运输人员的要求也较高,规定工作人员必须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储运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监督管理部门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隐患产生的概率,共同保障油气储运工作的安全。
1 分析油气储运系统组成
钻井设施是系统的起始点,负责从地下或海底开采原油和天然气,其配备先进的钻探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高效和安全的开采作业;采集系统则负责将原油和天然气从钻井点输送到处理设施,涉及一系列管道和泵站,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用以有效地搬运石油和天然气,处理设施负责针对已采集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处理,分离出杂质,如水分和沙粒,以符合储存和运输的要求;储存单位为系统的枢纽,用于临时储存处理过的油气,以备运输或进一步处理;运输网络包括管道、铁路、卡车以及油轮等,负责将油气从储存点运输到精炼厂或直接到消费者。
2 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隐患
2.1 操作失误
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具备准确性和专业性。但某些油气储运企业在员工能力培养上存在不足,没有为员工提供持续、系统的专业培训,当有新员工加入企业时,如果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制度,这些员工的专业成长会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整个储运流程的安全性。另外,部分员工也会因一时的便利或疏忽,对操作规程视而不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操作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也有一些企业对油气储运安全管理意义的理解不透彻,为追求效率或节约成本,会削减必要的安全管理环节,加大安全风险。
2.2 受自然灾害影响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灾害的风险因素,极端天气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等,都会对储运设施造成直接损害,包括管道损坏、储油罐泄漏等,严重时甚至会摧毁整个基础设施,导致储运系统全面停摆,这些灾害时长会导致通信系统受损,在紧急情况下的协调和指挥变得十分困难。如果没有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计划,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自然灾害应对体系,如,风险评估、预防和应急响应策略的制定及紧急通信和救援体系,增强油气储运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2.3 缺少安全管理机制
在油气储运的流程中,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必须具备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安全隐患的能力。但目前,储运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没有达到全面的规范化,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也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这很可能会引发安全监管的漏洞,影响油气储运的整体安全性。不仅如此,针对各类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必须对油气储运领域进行持续深入地改进,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填补安全管理中的漏洞,确保油气储运过程的安全稳定。
3 油气储运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3.1 完善设备设施管理
储罐、管线等油气储运设施的完整性管理,是确保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对此,应定期开展设备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破损、腐蚀等隐患。同时,还应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实现对储罐液位、管道压力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除了设备设施本身的完整性管理,储罐基础、管道走向的合理选择也不容忽视。实践表明,许多油气泄漏、管道破裂事故的发生,与储运设施选址不当密切相关。为此,在新建、改扩建油气储运工程时,必须充分勘察并科学评估建设用地的地质条件,详细了解区域地震活动频率、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关键信息,尽量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低的区域。与此同时,油气管道路由选择要尽可能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穿越河流、湖泊、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时,也要慎重考虑管道敷设深度和铺设工艺,最大限度规避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
3.2 加强人员培训教育
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营造 " 安全第一" 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还应组织实操演练,强化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规范其作业行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固然重要,但仅靠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还不够,还必须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驾护航。对此,油气储运企业要进一步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将员工的安全表现与其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一方面,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要通过发放奖金、记功晋级等方式予以褒奖,充分调动其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罔顾安全操作规程的员工,绝不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而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清除出油气储运队伍,以儆效尤。
3.3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尽管采取再多的预防措施,油气储运事故仍难以完全避免。为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企业必须建立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应急管理机制。其一,编制详尽、可操作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和行动步骤;其二,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灭火器材、防护服、检测仪器等,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其三,加强与地方政府、公安消防等外部力量的协调联动,应对油气储运突发事件,单靠企业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还必须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消防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对此,油气储运企业要积极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应急物资调配、现场救援等方面的衔接流程和协作方式。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灾难,企业第一时间向属地政府报告,政府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调动公安、消防、医疗、环保等多方力量,在企业自身应急力量的基础上,形成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快速反应的强大合力。
3.4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气储运领域也涌现出许多安全环保型新技术新工艺,企业应积极学习借鉴。比如,在储罐设计中采用双层罐、内浮顶等先进结构形式,可大幅降低泄漏风险;在管道敷设中采用高强度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等技术,可显著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再如,油气运输环节中引入保温罐车、LNG 船舶等新型装备,不仅能提升运力规模,更可减少跑冒滴漏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结束语:
总之,油气储运的安全问题在我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要建立一套全面、周密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先进科技的应用及完善设备维护规范,确保油气储运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安全顺利地进行。以此为基础,如果想提升油气储运的效率和品质,要强化油气储运的安全管理基础,对储运流程进行优化处理,推动其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为不断健全油气储运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挖掘、消除那些潜在的安全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提前布局,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几率,从而为油气储运提供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卢 宁 . 油 气 储 运 中 的 安 全 隐 患 及 防 范 策 略 分 析 [J]. 石 化 技术 ,2024,31(04):296-298.
[2] 姚方彬, 杜志胜, 单玉琴. 浅析油气储运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3,43(17):71-73.
[3] 刘 龙 龙 . 油 气 储 运 中 的 安 全 隐 患 及 防 范 对 策 研 究 [J]. 进展 ,2023,(1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