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研究
陈盈
黄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对于住宅建筑而言,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企业在明确的施工方向和标准指导下,围绕项目决策、施工规划、建设流程及竣工结算等阶段,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管理活动。不断优化完善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进行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目标,保证住宅建筑的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声誉和经济收益。
1 住宅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
为体现工程管理在住宅建筑实施期间的作用,有关人员需执行全面性原则。具体来说,有关人员在负责工程管理时,管理对象包括项目的全部过程与要素,如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均有各自的管理任务。同样,对人员、材料、设备等,也需开展专门化管理。
1.2 经济性原则
工程管理也需坚持经济性原则,就是要在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工程质量、安全和成本的关系,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控制成本,减少一切非必要支出。如在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时未贯彻经济性原则,将会带来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影响项目的综合效益。
1.3 协调性原则
对于住宅建筑这类型项目而言,其项目实施期间包含的工艺流程多、参建主体多。为提高项目的建设水平,管理人员在负责工程管理时应坚持协调性原则,就是要处理好不同流程之间的前后关系,避免协调不到位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也要关注不同主体的项目任务、责任划分等,从协调性角度来理清各方之间的关系,使各方切实履行职责,并在面临复杂问题时协商处理。
2 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2.1 优化管理体系
对于住宅建筑工程来说,想要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管理效果,则需要制定健全、完整、系统的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其中包含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系统、人员调配标准等。在此基础上明确工程项目各个施工阶段区域的工作流程标准以及管理岗位,确保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标准顺利开展,尤其在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详细规划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管理内容、管理流程、管理标准、检查频率,并且结合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特点,明确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机制。同时,施工管理部门还要对住宅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和流程进行优化和简化,明确各个基层岗位和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信息交流结构体系,并以此作为核心,设定完整的信息管理结构系统,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和数据的实时全面共享。
2.2 优化材料采购与检验机制
企业为构建材料供应商评估体系,先是建立完善的材料供应商评估制度,制定严格准入标准,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生产能力、信誉度等方面以严格遴选供应商。同时施行定期考核机制持续监控供货质量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从而确保所采购材料符合国家标准;而后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严格质量检验并要求供应商提供权威检测机构合格证明,通过建立能记录每批次材料来源、检测结果、使用部位等的材料追溯体系,强化材料入场检测;此外,通过制定合理的材料存储规范,保证易受环境影响的材料存放在适宜环境中,并且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材料库存情况,以此加强材料存储与管理。
2.3 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现阶段住宅建筑的很多施工环节均可实现机械化作业。虽该施工方式较为高效,但对设备配置、操作等有严格要求。为全面提高住宅建筑的工程管理水平,有关人员需将设备管理放在核心位置,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1)建立详细的设备清单,其中应注明设备的数量、型号、规格、使用年限等。(2)前期阶段,有关人员需按照清单中的设备内容,依据企业的设备配置,确定待采购和租赁设备的类型,制定工作计划。对于需采购的设备,需要由专人负责采购工作,这些人员需进入市场展开调研,了解每一设备的运行情况、厂家资质等,在综合对比中选择最优设备,与可靠的厂家合作。针对需租赁的设备,有关人员需参考设计图纸、进度计划等,确定租赁时间,协商租赁费用。(3)无论是新采购还是租赁的设备,在进场时都应该由专人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故障,记录相关情况。(4)设备进入现场后,管理人员需与施工负责人等沟通,确定设备的就位点,使设备稳定就位。一些设备还需在现场进行安装,此时管理人员需监督安装人员遵循工作规范,保障安装质量。设备操作方面,需由经验丰富或者持有相应证书的人员来操作,他们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5)台账内的大型机械设备都应该建立技术档案,明确原始技术资料、验收凭证、设备编号、安全使用合格证,推行“定人、定机、定岗位”制度,保障每一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日常的工作中,有关人员也需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频次等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以通过预防性检修、维护来及时处理设备的潜在问题。对于一些高噪声设备,还需要结合其运行情况来采取隔震和减震措施,以控制噪声。
2.4 提高施工过程质量监管
施工过程中,管理团队为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可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减少无效作业、提高施工精度等方式全面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如在混凝土施工中运用智能振捣设备,以此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进而提高结构强度;同时,建立施工人员技能培训机制,对施工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并针对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此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通过建立现场巡查制度,安排专人严格监管施工工艺及工序衔接,并运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住宅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及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材料库存情况,加强材料存储与管理,全方位加强施工现场监管。
2.5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技能
施工人员意识与能力也是影响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1)人才培训方面,企业需定期、不定期安排质量专题培训,向人员传授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岗位人员在专业化学习下提升其质量意识,并掌握更多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为保障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项目企业需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规定培训形式、时间安排、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岗位人员的质量培训,除了要包含理论培训活动,还需要围绕理论安排一定的实训,提高岗位人员的理论水平、实践技能,使他们在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每次培训结束后,有关部门都应该根据培训内容,选定考核方式,组织严格的考核活动,评价岗位人员的学习情况。(2)人才引进方面,企业应关注自身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从高校等引进优秀的质量管理人才,由这些人员带来质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组建专门的质量管理团队。
结束语
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性与施工质量对保障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手段、新方法、新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使得建筑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以此有效提升住宅建筑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国良 . 住宅建筑管理中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融入与应用 [J]. 居舍 ,2024,(34):66-69.
[2] 吴凌风 . 基于数字化建造技术的住宅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研究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23(09):178-180.
[3] 陈 海 艳 . 住 宅 建 筑 主 体 结 构 工 程 管 理 分 析 [J]. 中 华 民居 ,2024,17(05):180-182.
[4] 李 国 友 . 浅 谈 高 层 住 宅 建 筑 工 程 技 术 管 理 要 点 [J]. 江 西 建材 ,2021,(06):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