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阅读路 闻得百花香富林路小学“大阅读”活动评价策略与研究
李霞
包头稀土高新区富林路小学
自 2014 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十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提升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凸显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大意义。
多年来,坚持创建一所具有创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的适合中外交流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流学校一直是富林路小学不变的宗旨,要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的终身学习者且具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通过开展”大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支持性和启发性的环境,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校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助力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并贡献价值。
一、“大阅读”活动基本框架
(一)“大阅读”活动框架结构图

(二)丰富多元的“大阅读”课程活动以课程为锚,以活动为帆,学校在“大阅读”活动探索过程中,坚持“数字化智慧教育”理念,利用基础性课程、早读课程、整本书阅读、拓展课程、课后服务延伸性阅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智慧阅读新样态。学校将纸质与网络阅读、有声与无字阅读的优势进行整合,形成生动的、多样化互动融通模式,打破了传统阅读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为打造数字化校园阅读学习全景,建设学校“资源 + 平台 + 社群”的校园文化有机阅读生态圈、打造书香校园新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正消无声息地发生着喜人的变化,信息科技已潜移默化的深入教师课堂。多名教师在国家和地方优质课、微课、信息科技教学竞赛等比赛中获奖。
1. 阅读分享活动。
教师通过“1+X”的方式确定阅读书目,即一本学科课程标准 + 自选推荐书目,为孩子选择一些反映当代社会、科技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书籍,确保孩子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书籍或选择一些原本用其他语言写作并翻译成中文的经典作品,比如,关于人工智能、环境保护、多元文化等主题的书籍,拓宽孩子的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学校充分利用白板电脑、微机房、电子备课室等信息设备,定期举办“相约经典40 分”读书分享活动,学生利用学习通App“打卡”读书,在线分享会上展示所学所想。

2. 整本书阅读课程。
教师利用导读课、推进课、汇报课三种课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使用喜马拉雅、樊登阅读等听书软件克服了读书慢、生字多的问题,跟着电子书籍推荐的阅读进度,激励自己按时完成阅读挑战。有相同阅读爱好的同学在读完一段后会把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录制成语音,发送到读书群中,老师会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给每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让学生都能感受到读书的满足和快乐。通过微信群、钉钉群、校园广播站、微博、公众号等,为师生搭建朗读展示平台,开展同读名篇活动。
典型案例。将学校的书香特色和语文教学巧妙结合起来,通过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四分部考察学生关键行为表现。如五年级学生对四大名著进行了主题阅读,根据阅读情况和收获,写读书笔记、排演舞台剧、制作演示文稿手抄报等,语文课上利用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分别进行了交流展示,不仅提升了学生展示创新能力,更形成了“选—读—感—悟—研—选”良好循环,在螺旋上升中爱上阅读、开放思维、积极创新、勇于实践。同时利用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用软件中的配套教材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从中汲取精华,如品读《田忌赛马》《草船借箭》《学弈》等经典片段,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延伸性课程。学校立足课程体系建设将阅读课排进课后服务,鼓励学生每天参与 30--60 分钟大阅读活动,积极推进学习通、国家
教育读书平台使用,学校重视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课程化”研究,包括创意写作、书法练习、综合实践几个部分。教师通过
信息技术进行问卷调查,布置任务,通过音频、无声影像、纪录片等资料提高情境感染力,实现低年段绘本阅读、中段群文阅读、高段整
本书阅读的进阶目标,学生可拍摄视频或现场进行展示,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多元评价促“大阅读”活动的推进
根据 2022 版《新课标》要求,我校教师根据指标分类(文本经验、思考力、表达力)实践设计及个人阅读情况,开展整本书阅读过程评价,经过不断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集中在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两个方面能力培养上。(一)从教师的角度,评价学生阅读素养和能力
1. 在阅读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通过测试来实现,如“找一找、答一答……”的题干,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什么……”的题干,考查学生整合解释的能力;“我认为……”的题干,考查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
2. 利用AI 技术、学习通APP 完成选择、判断题或游戏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表达力与思维力。
3. 通过完成项目作业的形式, 来考查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水平。设计一本书的推荐海报、画出思维导图、写书评、做一项小课题研究、
讲一个专题故事等。

(二)从学生的角度,评价自身阅读行为
1. 能借助AI 技术制定阅读计划,并按照阅读进度执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索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思考。2. 根据评价的工具,采用观察式,在课堂中观察阅读专注度、交流阅读的次数;采用记录式,通过《阅读存折》、图书馆借阅登记表、阅读星级评定表,了解自己阅读的兴趣及持续力。为树立榜样,学校采用个人自荐、班级推荐、年级初审、学校评审,通过层层选拔,每月评选“阅读之星”予以公布表彰。3. 根据物化成果,从创造美文集、制作的绘本和小报等物化成果的质量,对学生兴趣和能力进行评价。4. 根据可量化的纸质测试与阅读活动参与度分级评价。通过“云端 + 课堂双线”交流,构建“人—书—网”实现线上线下多维度、多样化的阅读学习。
(三)从学校的角度,评价教师的阅读教学
学校以随堂听课、教研活动、质量监测为评价依据,根据学校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对各班进行校本的阅读水平测评,并逐步提高。对创意表达类课程的评价,每个班级每期至少开展一次符合本年级特点的创意表达活动,活动效果为评价依据。(四)从家长的角度,评价亲子阅读活动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家长阅读培训课程,可以通过微课及现场会的方式进行。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参加科普讲座等,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亲身经历。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学校还将亲子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书香班级”评比中,并持续做好“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的评比工作。技术赋能、家校合力,助推全民阅读新风尚。
每年四月读书月学校组织各班开展演讲、朗诵、讲故事、汉字听写、诗词大赛等活动,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少年、书香教师、阅读
优秀推广人、书香家庭等激励广大师生热爱阅读。

三、下一步设想
(一)开设“陈琴歌诀乐读”背诵法
在区教育局引领下,学校引进“陈琴歌诀乐读”背诵法。此法对提高学生经典作品的兴趣及理解和记忆力有帮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观察孩子的参与度,是否喜欢;2、关注孩子的反馈;3、检查孩子的进步;4、鼓励创作升华和分享。这些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歌诀乐读”对孩子学习经典兴趣和理解力的影响。如果有不足之处,则可适当调整,确保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并真正受益于经典文化的滋养。
(二)设立讨论平台
学校创建家庭读书会或在线讨论小组,家长与孩子一起定期分享和讨论读过的书籍。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听取他人的意见,从而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设定全球视角的阅读目标,联系大型图书馆或国际书展交流会平台及一 些国际化在线读书俱乐部,尽量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带孩子参加这些活动,与其他国家的孩子一起讨论书籍,分享阅读心得,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
四、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大阅读”活动,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每一位教师率先垂范,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影响家庭的读书习惯,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二)通过开展“大阅读”经典诵读展示课,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鉴赏能力。
(三)通过“大阅读”活动,彰显我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大阅读”活动展示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的建设。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不但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大阅读”课程体系,突显学校新时代办学特色,夯实了学生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