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关千里 王姿林
湖北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黄石 435000
引言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支护技术,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希望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1.1 复杂性
深基坑支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 , 不仅需要建设人员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 更需要对施工区域内的实际状况进行测量 , 做好各区域的测量记录后 , 方可规划出岩土的位置。一旦在施工阶段操作人员未执行前期的测量工作, 则会造成地基压力估计不准确的问题, 导致深基坑的稳定性降低。
1.2 区域性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地基要求是不同的, 不同区域内的地基是有明显差别的。所以 ,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 , 泥土的品质对工程的效益会带来直接的影响。那么 , 为保证深基坑施工的顺利实施 , 可加强对基坑支护施工环节的区域性特点进行分析 , 明确建筑部门所需要的地基保护类型 , 做好对施工区域的土质特性等方面的勘测计划 , 促使其可以定向根据施工内容进行调整 , 明确不同施工区域的土质特点 , 选择合适的深基坑支护手段 , 确保深基坑的保护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1.3 多因素性
目前国内的深基坑支护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 但由于受到地基失稳等问题的影响 , 导致不同类型的安全难题增加 , 严重则会出现安全事故 ,让该部分问题的概率达到了 30% 。同时因为工程操作人员技术能力不足 , 施工区域信息不够准确 , 监督以及管理工作等未落实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 使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多因素性特点更加明显。
2 深基坑支护技术类型的应用
2.1 排桩支护
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基坑深度较大的工程。这种方法包括钻孔灌注桩和咬合桩等形式。钻孔灌注桩的优点在于其承载力高、施工灵活,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桩体的直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施工过程中可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如钻孔灌注深度的控制、桩体成型质量的检测等。咬合桩通过桩与桩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了整体支护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适用于深度较大的基坑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该方法在支护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有一定的止水效果,但由于施工过程复杂,造价相对较高,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权衡选择。
2.2 土钉墙支护
主要通过在基坑开挖面插入土钉,并在其表面喷射混凝土或挂网喷浆,形成复合支护体系。该技术具有造价低、工期短、施工简便等优点,适用于较浅的基坑或地质条件较好的工程。土钉墙支护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可以充分利用原位土体的自稳能力,支护结构与土体之间的结合紧密,有助于提高基坑的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在软弱土层中,土钉墙支护可以通过增加土钉密度和长度来增强支护效果。虽然土钉墙支护在造价和施工速度上具有优势,但其适用范围相对有限,对于基坑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对防水有较高要求的工程,土钉墙支护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2.3 护坡桩技术
护坡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技艺 , 使护坡桩技术可以顺利应用于深基坑施工环节。
首先 , 可根据建筑项目施工区域的地址复杂性进行分析 , 规划出其中存在的多变范围 , 通过护坡桩技术的应用 , 改善建筑区域的基础条件 , 促使在该种养护和技术应用后, 建筑作业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多的污染问题。
其次 , 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护坡桩技术 , 可增加螺线钻头设备的应用 , 让其作为护坡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基础设施 , 运用螺线钻头判定此区块内所需钻孔的深度。同时 , 可从孔底开始遵循底层的施工顺序 , 逐级开展对应的挤压处理计划, 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规范, 避免出现塌孔等问题。
最后 , 将护坡桩技术与其他支护手段进行比较可知 , 护坡桩技术的施工方法更为简便 , 其不仅可以提高基坑支护工作的开展效率 , 更可以辅助技术人员完成后续操作。
3 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3.1 施工前准备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前,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勘察和地质调查,以便全面了解施工场地的地层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钻孔取样、原位测试等手段,可以获得基坑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为支护设计提供了基础支持,同时也为后续施工过程中预防潜在风险奠定了基础。其次,还应明确场地周边地下管线的位置和状态,包括水、电、气等管线,以及通信和排水设施的位置。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管线破坏等事故。最后,施工方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支护结构的形式、施工顺序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等。施工方案的制定应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周边环境等,从而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施工过程控制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严格的过程控制是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项施工参数,如桩径、桩长、桩间距、注浆压力等,以确保支护结构符合设计要求。桩径和桩长直接影响到支护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准确施工。桩间距的控制则影响到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过大或过小的间距都会影响支护效果。此外,注浆压力的控制也至关重要,过大的注浆压力可能导致土体破坏,而过小的压力则无法达到设计的加固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和调整这些参数,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加强现场监测和安全管理,可通过设置沉降观测点、倾斜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孔等手段,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3 质量控制与验收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程序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最后保障。首先,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确保桩体无裂缝、断裂等缺陷。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低应变反射波法、高应变动力测试等,可以有效评估桩体的完整性和质量。其次,应进行承载力试验,以验证支护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常用的试验方法有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判断桩基的承载性能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此外,还应进行位移监测,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和位移情况,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所有的质量检测结果应形成详细的检测报告,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验收。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 国家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 , 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逐渐提高对建筑行业的关注力度。在此背景作用下 , 为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应重视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 明确在施工阶段的复杂工艺以及工程的多样化特点 , 通过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 让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得以提升, 从而给予人们生活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伟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探究 [J]. 居业 ,2024,(10):40-42.
[2] 张文伟 .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20):130-132.
[3] 赵峰山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讨 [J]. 全面腐蚀控制 ,2024,38(07):165-169.
[4] 董承天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J]. 科技资讯 ,2024,22(14):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