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背景下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杨克志
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济宁市 272400
引言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城市扩张则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客观现象。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在城市扩张的浪潮冲击下,正面临着被大量蚕食的危机。耕地保护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稳定,更是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深入研究城市扩张背景下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对于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实现人地和谐共生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扩张背景下耕地保护的困境
城市扩张的规模与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大量耕地被快速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从空间演变来看,城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大,城市周边原本肥沃的耕地被不断吞噬,用于建设住宅、商业设施、工业园区等。这种大规模的耕地占用,使得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规模与能力,动摇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与此同时,城市扩张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锐减,更引发了耕地质量的显著下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一些优质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结构被改变,肥力大幅下降,灌溉与排水系统受损,导致耕地生产能力降低。部分被占用的耕地在城市建设废弃后,因生态破坏严重,难以恢复到原有的耕种状态,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永久性损失。
二、耕地保护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的平衡上存在明显不足。土地规划缺乏足够的前瞻性与灵活性,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动态需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规划频繁调整,过度为城市扩张让路,使得耕地保护规划难以有效落实,导致耕地保护的刚性约束被弱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存在违规审批、未批先建等现象,相关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导致大量耕地被非法占用。土地征收制度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未能充分体现耕地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使得农民在面对征地时缺乏足够的动力去保护耕地,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2.2 经济利益驱动与发展失衡
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利益的强烈驱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倾向于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城市扩张可以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带动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形成短期的经济繁荣。相比之下,农业生产周期长、收益低,且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压力,耕地的经济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这种经济利益的巨大差异,使得城市扩张对耕地的侵占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导致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失衡,耕地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2.3 公众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耕地保护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在城市居民中,由于远离农业生产,对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缺乏直观感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耕地保护的需求,未能充分认识到耕地保护与自身生活质量、粮食安全的紧密联系。对于农民群体而言,虽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收益低、劳动强度大,部分农民对耕地的珍惜程度有所下降,甚至主动放弃耕地,将其流转用于非农业用途。此外,媒体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较为单一,未能形成全社会重视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剧了公众耕地保护意识的淡薄。
三、城市扩张背景下耕地保护的对策
3.1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优化土地规划体系,提高土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权威性。在编制土地规划时,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需求,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土地审批程序,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用地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长效机制。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丰富补偿方式,除货币补偿外,可采取留地安置、入股分红等方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利益,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平衡城市与农业发展利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现代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收益,增强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对主动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给予经济补偿和政策支持,弥补因耕地保护而损失的发展机会成本。此外,推动城市与农村的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在保障城市合理发展需求的同时,为耕地保护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3.3 强化公众耕地保护意识
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在学校教育中,将耕地保护知识纳入教材与课程体系,开发趣味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培养青少年的耕地保护意识。针对农民群体,开展专门的培训与教育活动,结合实际案例,提高他们对耕地的珍惜程度和保护能力。同时,树立耕地保护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重视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使耕地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此外,鼓励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强大合力。
四、结语
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耕地保护面临着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等诸多困境,其成因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经济利益、公众意识等多个层面。通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平衡城市与农业发展利益、强化公众耕地保护意识等一系列对策的实施,有望缓解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城市与耕地的协调发展。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土地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耕地保护工作仍需持续探索与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与挑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稳定。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耕地保护经验,不断提升我国耕地保护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秦明周, 秦志峰. 城市扩张区耕地保护的困境与规划的出路[C]//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0[2025-05-19].
[2] 甘臣林 , 陈银蓉 . 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困境与对策分析——基于博弈论视角 [C]//2015’全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2015.
[3] 冯应斌 , 韩德军 , 敖贵艳 .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