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淡季转型发展研究
冯凯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推动下,长春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建成了长春冰雪大世界、净月潭滑雪场、伪满皇宫博物院冰雪展区等一批知名冰雪旅游文化场所,成为拉动长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在每年4-10 月的非雪季,这些场所多处于半停业或低负荷运营状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与资源浪费,也导致了冰雪产业生态失衡,不利于打造场所品牌形象。因此,对于冰雪旅游文化场所的淡季转型研究,对长春市冰雪文化及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淡季转型现状分析
(一)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现状
长春市通过现有冰雪资源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城市品牌,现有大型冰雪旅游文化场所 20 余处。在冰雪旅游旺季,旅游营收实现高水平增长,2023-2024 雪季长春接待游客近 6000 万人次,旅游收入 1125.39 亿元;2025 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 1228.97 万人次,旅游收入 176.28 亿元,冰雪消费券核销 870 万元,带动消费3100 万元;然而在冰雪旅游淡季,长春市冰雪场所日均接待游客数锐减至不足旺季的 1/10 ,收入端“腰斩式”下降,基础运营成本得不到有效回收,人员需求出现断崖式下降,造成从事相关行业人员出现季节性失业情况,这些问题都制约着长春冰雪文化旅游场所的良性发展。
(二)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淡季转型政策条件
国家发改委《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引导冰雪旅游目的地从单季开放向四季运营转变”。当地也给予了冰雪旅游文化场所转型的政策支持,如《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明确计划了吉林省在 2023 年设立 2 亿元的“全季文旅产业基金”,重点用来支持冰雪场所夏季业态改造,其中对引入 VR 冰雪体验、亲子研学等创新项目的场所,额外给予项目投资 15% 的补贴。“推动冰雪旅游与四季旅游融合,培育全季型文旅产品”;长春市也在 2024 年推出《冰雪场所淡季转型补贴政策》,对融入了“电影文化”“汽车工业”等本地 IP 的项目给予最高 50 万元补贴,这些文件发布为场所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淡季转型社会条件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游客对文旅消费的需求不断体现出多元化,游客对“冰雪 +”融合产品与全季冰雪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长春坐拥“北国春城”“冰雪之都”等城市品牌,即使在淡季对游客也有不错吸引力。近年来,长春市多处冰雪旅游文化场所开始尝试淡季转型:例如净月潭滑雪场在夏季改造为山地自行车公园、净月潭景区利用森林资源开发“避暑森林氧吧”“星空露营”;长春冰雪大世界利用场地举办夏季音乐节、非遗文化展,吸引本地及周边游客;部分场所也结合长春汽车城、电影城的文化特色,开发“冰雪场馆 + 工业旅游”“冰雪场馆 + 影视体验”等新业态,这些尝试使得长春有了初步的淡季运营探索经验。
二、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淡季转型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全季运营理念,提升转型适配能力
针对冰雪场所经营者所存在的“重旺季、轻淡季”的传统经营观念,政府通过合理引导、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相关商家树立全季运营意识。一方面,组织经营者可以前往目前转型较为成功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冰雪场馆 + 四季业态”的运营模式;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联合长春当地高校开设“全季文旅运营”的培训课程,提升经营者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能力和业态创新能力。
同时,为了让消费者改变“冰雪场所仅冬季可游”的想法。相关从业人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宣传,让消费者感受到冰雪旅游场所淡季的文化内涵与体验价值,如夏季在滑雪场举办“森林徒步 + 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在室内的冰雪主题乐园推出“冰雪文化博物馆”作为常设展馆面向公众开放,通过四季活动的长效开展,让游客的出行选择不再受季节限制。
(二)构建“冰雪 + 多元业态”融合体系,激活淡季资源
在业态创新维度,可将滑雪场进行功能性改造升级,打造复合型山地运动基地。具体可开发徒步探险、山地骑行、滑草速降等户外运动项目,并配套建设森林主题咖啡馆、自然科普课堂等设施,形成集休闲娱乐与亲子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空间。对于冰雪主题乐园,可以通过“夏季冰雪文化节”的运营模式,通过室内恒温场馆举办冰雕艺术展、冰雪历史文化展的同时融入民俗歌舞表演等互动项目,实现冰雪文化体验的季节性延续。结合长春“电影城”的城市文化标签,在相关场所内规划影视取景功能区,吸引淡季拍摄的剧组入驻拍摄,同时进行协商,向游客开放影视场景体验。
在资源整合层面,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区域旅游协作平台,将分散的冰雪旅游场所与周边自然景区、乡村旅游点进行串联联动。例如推出“净月潭滑雪场夏季露营体验和伪满皇宫博物院历史文化游览,外加莲花山乡村生态采摘”等的推荐线路,通过跨业态资源整合与线路化设计,为游客的出行提供路线推荐,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完善全周期政策保障体系,夯实转型基础
资金支持方面,通过扩大“淡季转型扶持资金”规模,对开发夏季业态的场所给予水电费减免、改造补贴等措施;也可以联合部分银行推出“淡季转型专项贷款”,通过利率优惠、还款周期延长等政策进行放贷;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府引导 + 企业投资”模式建设全季型文旅设施。
基础设施升级方面,完善淡季基础设施建设,对场所进行夏季旅游相关措施,如滑雪场加装遮阳棚、冰雪乐园开展室内展厅等方式来适应夏季展览需求;并且加强场所周边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开通淡季旅游专线公交,解决游客的出行顾虑。
在人才保障方面,可以实施人才储备机制,对于旺季的优秀员工进行长效雇佣。在淡季加强对相关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训练,来保障回归旺季后的人员专业性。同时与长春当地高校联合,设立淡季实习基地,对相关专业学生员工进行提前培训。
三、结论
长春市冰雪旅游文化场所的淡季转型,既是突破季节性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度挖掘冰雪文化价值、推动文旅产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抓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通过更新运营思路,探索多元业态融合,强化政策支持,来推动冰雪旅游从“一季独秀”迈向“四季常新”。如此一来,既能盘活场所资源来提升相关场所经营效益,还能够擦亮长春“冰雪之都”的城市名片,为长春市区域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参考文献:
[1] 张琪。我国冰雪旅游目的地淡季运营策略研究 [J]. 旅游纵览,2023(12):89-91.
[2] 王浩宇。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场所四季运营模式创新探析 [J]. 北方经济,2022 (05):67-69. DOI:10.14041/j.cnki.1003-4617.2022.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