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本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作者

王玉亭

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0530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将信息化教学与幼儿园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在幼儿园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育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得到空前的扩充,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大为丰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图片、动画、录像等形式,转变成幼儿容易理解的形象。交互式游戏资源的引进,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学习的内容巧妙地与游戏情景相结合,让幼儿在玩耍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新的资源如数字绘本、教育 APP 等,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实时更新,保证了教育资源的时效性。本研究将此数字化资源应用于幼儿园本教学与区域活动,以营造更为丰富的幼儿学习情境。

(二)提高教学互动性

信息技术为增强幼儿园教学互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即时调整教学内容,幼儿也能通过触摸、拖拽等方式直接参与操作。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可以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智能教具的使用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三、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本课程整合的优化策略

(一)课程内容数字化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本课程的深度整合,首要表现为对课程内容进行数字重组。由传统的纸质教科书、教具向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进行补充与扩展,这不仅是一种载体上的改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更新。数字绘本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绘本的静态展示模式,借助动画、声音、互动等特性,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具有语音辨识功能的故事软体来即时记录孩子的发音状况,并给予个别的回馈。而在科技开发区域,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将平面上的动植物图像转换成立体的 3D 模型,使孩子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动物的外形。

数字教育资源的引进使幼儿园课程的范围和深度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优质的教学内容不会受到区域的限制,而乡村幼儿园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幼儿园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要指出,课程内容的数字化并非单纯地取代传统教材,而应该做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应结合教育目的与幼儿的发展特征,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精选与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与交互性,同时保持实际操作的真实感。在执行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控制屏幕使用时间,保证数字教学与其它活动如户外活动和手工活动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信息化

信息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互动和个性化。电子白板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教师可以随时调取预设的教学资源,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幼儿亲自操作虚拟教具进行分类、排序和计数练习,这种即时反馈的互动方式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理解力。互动投影技术则将普通的活动室地面或墙面转化为巨大的交互界面,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就能与投影内容产生互动,这种全身参与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游戏化学习软件的运用让知识传授变得更加自然有趣,幼儿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目标知识和技能。远程协作技术的引入则打破了幼儿园的物理边界,不同地区的幼儿可以通过视频会议一起参与主题活动,这种跨地域的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社会认知。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促进师幼互动为原则,避免技术成为师生之间的屏障。教师应当保持对教学进程的主导权,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及时调整技术使用策略,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

(三)评价体系数据化

信息技术为幼儿园教育评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和科学。传统的观察记录方式正在被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所补充,教师可以通过平板电脑随时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系统会自动生成可视化的成长曲线和发展雷达图。

在区域活动中,智能教具可以记录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为教师提供客观的行为数据。语言发展评价则可以通过语音分析软件,对幼儿的词汇量、语句复杂度等进行量化分析。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传统方法难以获取的细节信息。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发现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家园共育平台让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并通过手机端上传家庭观察记录,形成更加完整的幼儿发展档案。

应该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对教材中所隐含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解读,以免落入技术性误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对幼儿数字资源的使用进行规范,以保证幼儿的隐私权受到充分的保护。一个理想的数字化评价体系,应当是将教师的专业判断和科技手段相结合,在保留教育人文关怀的同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结语:

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本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对策,才能推动幼儿园的现代化与数字革新。后续研究可针对不同信息技术之幼儿园教学成效与最佳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 , 胡姣 .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 电化教育研究 ,2022,43(1):5-15.

[2] 高宏钰 , 周游 .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22):56-60.

[3] 宋丹丹 .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J]. 天津教育 ,2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