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横联”: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
盛花云
玉环市城关第一初级中学
摘 要:古诗词群文阅读采取恰当的组文原则,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和教学策略,促进传统古诗词教学更新理念。通过“纵深”“横联”的实践路径,进行群文组合。通过多维度设计训练目标、多梯度构建阅读任务、多元化采取评价措施的实践过程,选择阅读文本、搭建阅读支架、设计学习任务、强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能力,提升鉴赏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群文阅读;实践路径;实践过程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入了80多首古诗词,在所有课文中占比相当重,足见编者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实际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对古诗词进行单篇精读教学,一首一首详加解读。对课外古诗词,则以学生凭借诗歌下面的赏析文字,自学背诵为主,一般不展开精细教学。这样对单首诗词的机械化和模式化解读,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并不全面深刻,难以充分感悟诗词背后的内涵、情感、文化意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积极推进主体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赏析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思辨性联读能力训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古诗词的篇幅比较短小,非常适合群文阅读教学来培养思辨性联读能力。通过采用群体阅读的方法来教授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相似的诗歌,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训练机会,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的篇幅比较短小,非常适合群文阅读教学来培养思辨性联读能力。利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多篇同类型的诗词,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训练机会,这对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路径和教学策略,促进传统古诗词教学更新理念、焕发生机,最终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整体和谐发展。
一、概念界定
1.古诗词群文阅读
古诗词群文阅读,是指围绕一个议题整合一组诗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终达成共识的教学活动。
2.“纵深·横联”
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巧组妙联,聚篇成类。
“纵深”指老师带领学生赏析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将它们群文联组,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受诗人人生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而全面深入地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怀、人格修养,达到“联读几首诗,读懂一个人”的效果。
“横联”指教师引领学生将具有某一方面相似点或关联点的几首诗词组合阅读,从意象、情感、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掌握这一类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举一反三、以篇带类,丰富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积累,提高鉴赏水平。达到“联读几首诗,会读一类诗”的效果。
二、实践思路与框架
三、实践内容
(一)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路径
本文从“纵深”和“横联”两条主要路径来阐述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
1.纵深
以作者为切入点,对同一个作者所写的诗词进行集中性赏读,联系诗词创作的背景,对这个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类和系统梳理,会发现很多诗人在各个时期的作品表意都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相关性。选取不同时期的一些经典诗词,以时间为轴,纵向深入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和作品,达到“联读几首诗,读懂一个人”的效果。
2.横联
选取几首在某个方面有关联点或相似点的诗歌,比如意象、情感、写法、主题方面,横向进行比较,达到“联读几首诗,会读一类诗”的效果。统编教材中的80多首古诗,不乏相同意象、情感、写法、主题的诗歌,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课外拓展,除了课内古诗词联读,还可以有课内外古诗词联读、课外古诗词联读的多种组合模式。
(二)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过程
1.多维度设计训练目标
古诗词群文阅读强调将一组有相互关联的诗词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与重新构建,展开深度阅读和思考。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的群诗阅读内容,对阅读的古诗词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作品中的关联性知识及赏析内容,多维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训练目标。包括能力目标、思维目标、审美目标等。
2.多梯度构建阅读任务
(1)选择阅读文本
选入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编排时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分成课文和课外古诗词阅读两种形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有教材内选文、教材内外选文、教材外选文三种主要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选择组诗之间的关联性知识确定群文阅读的文本;也可以将不同年级的古诗词或课外的诗词引入,按照作者、主题、意象、写法等重新组合,选择确定阅读文本。
(2)搭建阅读支架
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在搜集大量文本资源的基础上,归类整合并确定联读作品的关联性主题,搭建阅读支架。从写法、主题、创作风格、内容、情感等方面,以关联性主题为核心,确定学习目标和训练任务群,构建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训练体系。
(3)设计学习任务
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基础性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首先强化基础性理解,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词的字面含义,再逐步深入到把握单篇作品的内涵,最后再提升到群文阅读作品的对比分析。其次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探寻关联性,在整体理解作品的同时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4)强化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能力,提升鉴赏水平,还需要补充一些课外的古诗词,进行拓展阅读训练。教师要选择与课内古诗词相关的、适合学生进行群诗阅读的课外诗词,课内外组合,开阔阅读视野,深入理解诗人及其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从而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3.多元化采取评价措施
运用群文阅读,开展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样需要注重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学生和教师,过程表现和考查结果,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科学制订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教师也要及时反思,关注自身在实施群文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注重积累,不断更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理念。
古诗词群文阅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提升诗词鉴赏能力、培养文化审美情趣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现状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往往缺乏意蕴,比如单一的文本难以让学生充分感悟诗词背后诗人的情感、事件的本质、表达的哲理和文化的底蕴,以多文本、结构性、联系性、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群文阅读教学,相比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由“单篇”转向“群文”形式上的变化是阅读教学理念的重大革新。在群文阅读的理论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笔者借鉴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形式,探索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有效路径和实施策略,提升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解决了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韩文科.古诗词思辨性联读教学的实施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3,9.
[2]丁万锐.浅谈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整合策略[J].教育革新,2019,11.
[3]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