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索郭时果
郭时果
重庆市璧山区河边初级中学校 重庆 402774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4 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了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材内容更贴近时代发展,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7 年级学生已开始使用该教材。作为一线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新教材在教学理念、内容结构和栏目设置上的创新与优势。本文将从新教材的栏目设计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新教材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新教材的栏目设置与教学功能
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生活观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从生活出发,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2. 探究分享: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阅读感悟: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判断能力。4. 相关链接: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5. 方法与技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6. 启思导行: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实践,强调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这些栏目不仅丰富了教材内容,也使教学更具互动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思路。
二、新教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活观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增强道德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观察”栏目,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发现道德与法治问题。例如,在学习“诚信”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诚信行为或失信现象,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诚信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探究分享: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思辨能力
“探究分享”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思考教材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立场,从而增强对尊重他人这一道德准则的理解和认同。
(三)阅读感悟: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增强价值判断能力
“阅读感悟”栏目精选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例如,在学习“社会责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文章,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判断能力。
(四)相关链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深度
“相关链接”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栏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条文,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五)方法与技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方法与技能”栏目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在学习“人际交往”时,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启思导行: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启思导行”栏目强调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教师应通过设计行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在学习“爱护环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新教材教学中的问题与反思
尽管新教材在栏目设置和内容编排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栏目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部分探究活动需要较强的组织和引导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此外,由于新教材刚刚投入使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栏目,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促进新教材的有效实施。
2024 年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推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新教材的价值,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栏目资源,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新教材将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