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脉博,做好新时代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范雄文
资兴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 湖南资兴 423400
引言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职能结构、管理模式和人员构成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也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以行政推动为主的工作方式已难以适应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亟需进行机制创新与功能升级。改革实践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发展空间,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治理全过程,成为当前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重塑
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机制与职能定位正经历深刻调整。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逐步向服务型、治理型组织转型,这一变革对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而应成为推动组织变革、提升治理效能、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调整、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等举措的实施,组织内部结构和人员构成日趋多元,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导,强化其在思想引领、价值整合、心理疏导和文化塑造方面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机构职能重构、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更应发挥稳定人心、统一认识、增强组织认同的功能。与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也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干部职工的信息获取习惯和思想认知需求,亟需构建更加开放、互动、精准的工作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新媒体资源以及情境化教育手段,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使其更具渗透性和实效性。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下,思想政治工作还应承担起促进制度认同、增强组织执行力的重要职责。它不仅是思想层面的引导,更是制度运行的文化基础,是保障政策落地、提升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从单一的政治教育功能拓展为集思想引导、组织动员、文化建设、心理调适于一体的综合性职能体系,真正实现由“软任务”向“硬支撑”的转变。
二、传统模式与新时代要求之间的结构性脱节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服务对象以及技术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传统的工作模式却未能实现同步转型,导致其在理念、机制、方法等方面与现实需求之间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脱节。这种脱节不仅体现在工作内容与时代发展节奏不匹配,更反映在组织运行逻辑与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之间的错位。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依赖行政推动和集中教育的方式,强调统一性、规范性和指令性,形成了较为封闭和程式化的工作体系。这种以管理为导向的运作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当前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的社会环境中,已难以有效回应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思想引导需求和价值认同诉求。
面对更加开放的社会思潮和复杂的利益关系,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与针对性,难以形成真正深入内心的思想影响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设计也存在滞后性,尚未建立起与现代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协同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边缘化为“附加任务”,缺乏与其他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导致其在组织运行中处于被动配合的位置,无法发挥应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尤其是在绩效导向日益强化的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思想政治工作因难以量化评估而被弱化,形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其功能虚化的问题。与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信息传播手段单一、互动性差,难以满足年轻职工群体对参与感、体验感和即时反馈的需求。
在网络社交平台广泛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下,干部职工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渠道日益多元,而思想政治工作仍较多依赖会议传达、文件学习等传统形式,缺乏基于数字技术的有效引导策略,使其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更为关键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标准仍然停留在表层指标上,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融合改革实践的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构建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实现与改革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内容上的更新,更是工作机制、组织结构和运行逻辑的整体重构。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嵌入转变,使其成为改革进程中的稳定器、助推器和引领力量,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高效、运转协调、覆盖全面的协同机制。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实践相融合的协同机制,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事业单位整体改革布局之中,形成与体制机制调整、职能优化、人员管理等环节同步推进的工作体系。
通过制度化安排,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改革方案制定、实施过程调控和成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在关键节点上发挥引导思想、凝聚共识、化解矛盾的作用。在政策层面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跨部门联动的工作网络,打破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板块之间的壁垒,推动组织、宣传、人事、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通过设立专项工作组、定期联席会议、联合调研机制等方式,增强各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协同性与一致性,避免出现各自为政、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种横向联动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有利于增强其在实际管理中的渗透力和执行力。
与此思想政治工作还应建立起纵向贯通的传导链条,从宏观政策引导到微观单位落实,形成上下衔接、层层推进的工作闭环。通过完善责任分工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细化到具体岗位、具体环节和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跟踪、有反馈。特别是在基层单位,要结合改革任务的实际进展,灵活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实施策略,使其能够精准回应干部职工的思想困惑与发展期待。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机制建设还需注重技术赋能与平台整合。
结语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组织变革和思想多元化的现实需求,亟需实现功能定位的重塑与工作机制的创新。通过构建与改革实践深度融合的协同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能够有效增强其在治理体系中的支撑作用。面向未来,思想政治工作应持续优化运行逻辑、拓展传播路径、强化制度保障,推动其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为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志远 . 新时代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J]. 思想教育研究 ,2023,41(6):78-85.
[2] 刘建国 . 全面深化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转型探析 [J]. 理论前沿 ,2022,39(11):45-51.
[3] 孙立平 .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机制研究 [J]. 领导科学 ,2024,42(3):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