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
陈睿
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13002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主要方面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美育在塑造学生心灵和培育健全人格方面有重要作用,和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当前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教师意识能力不足、资源开发欠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剖析问题,探索融合路径,助力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一、美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美育意识不足,缺乏相关教学能力
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美育存在认知偏差,将其窄化为绘画、音乐等艺术技能训练,未能理解美育在培育学生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中的深层价值。这种认知局限导致教学实践陷入了“知识本位”惯性,过度聚焦道德规范与法律条文的机械灌输,忽视从审美维度挖掘教学内容的精神内核,难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感共鸣感悟道德之美、法治之美,制约政治认同与责任意识的内生性发展。[2]
(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缺乏美育与学科融合的有效转化
多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缺乏自主开发美育融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与意识。教师难以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学素材,无法通过设计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等可视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部分教师虽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但受限于自身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无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素材加工,或因课程设计经验不足,难以将美育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此外,教师在课外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短板,既无法根据教学需求筛选适配的美育和道德与法治融合类读物,也难以自主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活动,导致美育教学资源仅停留在教材层面,难以在课堂内外形成有效的美育渗透。
(三)教学方法单一,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受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仍以讲授法、问答法为主,过度侧重知识传递,忽视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建构,导致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核心素养培育陷入“认知浅滩”。教师未能充分运用音乐、绘画、戏剧等美育形式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难以激活学生的道德感知力与审美判断力。例如,在“传统美德”教学中,仅通过文字讲解,缺乏配乐情景朗诵、手绘连环画创作等体验式活动,学生难以通过具象化审美感知理解“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制约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的内生发展。[3]
二、美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融合教学能力
教师应主动开展自我学习,通过阅读《美学原理》《美育书简》等经典著作,深入理解美育本质,明确其在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参与线上专业课程学习,如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上的美育专题课程,系统掌握美育与学科融合的理论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突破固有思维,备课阶段深度剖析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美育元素。例如,课堂上,主动尝试运用艺术鉴赏、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通过展示法治主题绘画作品、播放美德故事动画,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的魅力,逐步提升美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增强资源开发意识,优化教学素材设计
教师要提升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图片处理软件(如 PS)、视频剪辑工具(如剪映),将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课件与短视频。日常注重素材积累,建立个人教学资源库,收集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感人故事,并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二次创作。例如,将社区志愿服务案例改编为适合课堂讲解的小故事。同时,尝试编写校本特色教学资源,设计美育和道德与法治融合的实践活动方案,如组织“法治童谣创编”“美德书签设计”等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素材与实践活动,增强课堂的美育氛围与吸引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深化美育实践应用
为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需大力推行沉浸式美育教学模式与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讲解“关爱他人”主题时,组织学生编排校园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助人的快乐与温暖;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引导学生绘制法治主题漫画,以艺术创作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借助 VR、AR 等新技术,打造虚拟道德实践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与法治的现实意义,增强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在课外,开展“美育 + 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校园文明标语创意设计大赛、法治主题微电影创作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艺术表达和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定期举办校园美育节,设置道德故事朗诵、法治主题绘画、美德情景剧展演等活动板块,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在实践中深化美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效果,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在将美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进程中,尚有许多值得探索与改进之处。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贴合学生需求的融合路径,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优化,让美育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力量,助力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颖 . 以美育德 : 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然之举 [J]. 中学政治教学参
考 ,2023(34).
[2] 倪丽君 . 以美育人视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例谈 [J]. 中学政治教学参
考 ,2023(6):51-52.
[3] 李若宁 . 德美交融以美育人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