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反应
王勇
大关县中医医院 云南 大关 657400
【摘要】目的:分析在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应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的医学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1月内就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62纳入试验研究,而后以区组随机法分31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31例观察组增加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治疗。在不同护理模式差异下,以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VAS疼痛评分等对比治疗效果。同时再对比两组患者的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VAS疼痛评分等对比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VAS疼痛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应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治疗安全性高,且可以降低血尿酸和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躯体疼痛,促患者舒适性提高,多方面让患者受益,患者认可治疗结果,有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白虎加桂枝汤;双柏散;痛风急性发作;不良反应;中医治疗;免疫性疾病;
痛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其疾病发病机制和食入过度嘌呤食物有关。如动物内脏以及海鲜等含有大量的嘌呤,嘌呤在体内聚集由代谢系统转变代谢为尿酸,患者肾脏负担压力大,无法排泄。滞留在体内的尿酸则可因无法及时的排出从而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附近,形成痛风石[1]。痛风石的存在不但让局部关节红肿和疼痛,更让其功能受到显著影响。临床多见中老年人男性群体罹患该病,且主要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主要受累部位。当痛风急性其发作时患者受累部位的关节红肿疼痛灼热,且可能伴随有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热、头痛以及呕吐和腹泻等。该病带给患者强烈的不适,临床从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思路出发,倡导对其采用综合性以及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治疗,旨在缓解急性期不适,促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症”,“历节”等病症,是体内湿浊、湿热之邪内蕴或兼有瘀血阻滞于体内而导致关节红肿疼痛、气血不畅的疾病[2]。而双柏散以及白虎加桂枝汤均属于中医治疗配方和方剂,其中双柏散具有清热散毒以及消肿止痛的功效,其药剂配方主要和大黄、黄柏、侧伯叶药材构成。而白虎加桂枝汤最早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治第四》,用以治疗温疟、骨节疼烦等病症[3]。本文旨在分析在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应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的医学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22年1月-2024年11月内就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62纳入试验研究,而后以区组随机法分31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31例观察组增加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治疗。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4:7例,患者年龄为49-71岁,均值年龄为(56.37±0.63)岁。痛风病史为1年-4年,均值病史为(2.31±0.63)年;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6例,患者年龄为48-70岁,均值年龄为(56.41±0.27)岁;痛风病史为1.55年-3.41年,均值病史为(2.21±0.11)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确诊标准
中医确诊标准:根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对痛风的确诊标准;
西医确诊标准:符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影像学组等编制的《影像学技术在痛风关节炎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5]中对痛风的确诊标准;
1.3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知情且自愿加入该项研究; 既往史没有接受过同类型的药物治疗;可实现有效的言语沟通和数据测取;用药依从性尚可;
排除标准:对双柏散及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合并有糖尿病足者;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合并有肝肾功能不足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指导其加强休息,调整饮食、多饮水等加强尿酸排泄。
对照组治疗为秋水仙碱片(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0166,1mg)每日1次,每次1mg。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30156,0.2g*6盒),每日1次,每次1粒。口服1周。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增加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白虎加桂枝汤方剂组成:知母180克、 桂枝(去皮)90克、甘草(炙)60克、 生薏苡仁30克、白芷10克、石膏500克、 粳米60克、 金钱草30克。将以上所有药物冷水浸入药锅,浸泡30min,而后文火600ml水煎,共煎2次,前后取汁200ml,合计400ml,每日早晚2次,温服。双柏散:大黄30克、黄柏30克、侧伯叶60克、薄荷30克、泽兰30克,将以上药物均研磨成细粉约100-200g,倒入专用的瓦盆,用适量的水以及蜂蜜将其调匀,搅拌为泥状,将药膏于微波炉内加热60S,应用透明薄膜,在上置放一层薄棉花,而后将加热后的药膏平铺在棉花上,厚度为1cm,而后将其贴敷在疼痛红肿部位,应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6h,每日贴敷2次。连续治疗1周。
1.5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对比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
对比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的对治疗效果满意度。
1.6 统计学分析
试验开展期间,以Excel表格做信息统一收录,上传至SPSS26.0版本计算,计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形式为均值±标准差()表达,用χ2检验,例和率计数资料以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
而在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对比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
而在VAS疼痛评分等对比上,治疗前,两组患者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而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双柏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的疮疡肿痛、水火烫伤。而在痛风急性期发作时,应用双柏散可发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化瘀止痛的治疗效果。如药剂中的大黄,外用有破血淤以及清血热的作用,而侧柏叶包括凉血止血、祛痰止咳、抗菌的效果[6]。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而泽兰活血祛瘀,消散瘀滞。众药合奏均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止痛的作用。而白虎加桂枝汤既是辨治太阳热痹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治疗肌肉关节病变以及风湿热的基础方。而白虎加桂枝汤,其药方组成包含有知母、甘草、石膏以及粳米等,其中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抑制细菌、抗炎,而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而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生肌。而粳米健脾养胃,活血祛瘀[7]。
在本文的研究中,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照组,究其原因是对照组应用的秋水仙碱可出现恶性、呕吐、腹痛以及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推测其原因是其有毒的生物碱成分密切相关。而应用了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的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其可能的作用是大量健脾补益、清热解毒的药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其药效好的同时,不良反应低。如白虎加桂枝汤中的陈皮素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而从西医来说,陈皮含有挥发油、柠檬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相关,因此可以其缓解作用,减少恶心以及呕吐。而在观察指标2中,观察组的患者血尿酸指标、CRP炎性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白虎加桂枝汤可通过作用于miR-146a的靶向基因如TRAF6以及IRAK1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降低炎性反应。而在西医药理中,双柏散中黄柏所含的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抑制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减少炎性反应。而泽兰内含有物质,可以实施利水、消肿、促进尿酸排泄的价值,改善痛风。而在观察指标3中,观察组的患者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和人体踝关节中的NLEP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密切相关。如王菁斐[8]研究中证实白虎加桂枝汤可以显著的降低NLEP3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抑制NLEP3炎症因子的活化,进而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炎性反应,降低其疼痛程度、患者治疗有效,疼痛程度低,急性痛风反应改善较佳,因此其治疗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中应用白虎加桂枝汤联合外用双柏散治疗安全性高,且可以降低血尿酸和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躯体疼痛,促患者舒适性提高,多方面让患者受益,患者认可治疗结果,有较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程华威,戴基浩,董和平,等. 清热活血逐痹汤联合正清风痛宁对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5,52(1):55-58.
[2]张嘉莹,邓雪蓉,张卓莉.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长期持续治疗难治性痛风1例[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5,29(1):52-55.
[3]张芬芬.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诊痛风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5,44(1):55-56.
[4]痛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224.
[5]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影像学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影像学组. 影像学技术在痛风关节炎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5,29(1):1-7.
[6]付晓晖,王玲,莫成荣.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24,21(36):180-185.
[7] 张驰.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对痛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6):67-69.
[8]王菁斐.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204-206.
作者简介:王勇(1985年4月-),男,汉族,云南昭通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