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赵伟

衡水市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省衡水市 053000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教育途径。积极教育重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将传统教育中消极的、被动的“灌输”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互动的“引导”教学模式。

关键词:积极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模式;

一、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思政课面临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庞杂、知识点琐碎,既有理论性强的课程,也有理论性弱的课程;既有政治理论课程,也有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既有课堂教学,也有课外实践教学;既有课堂讲授,也有课外实践教学;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中存在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和单一的评价方式等问题。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积极教育理念的内涵

积极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将人的积极品质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主张通过激发人的积极品质和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说,积极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幸福和需求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积极教育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积极需要的教育。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积极教育理念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获得感、幸福感。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推行的教学政策,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盛行,接触到的信息媒介也是丰富多样,在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进行交流、碰撞、融合,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学校学生思维意识活跃,自身意识强,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形式下,需要我们加大对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将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并进行沟通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积极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教育视域下,在对学校学生进行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缺少沟通交流的重要环境和环节,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无法激起学习的热情,无法发挥出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作用。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对积极教育视域下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做出改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教学方式和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事业改革的要求,积极教育视域下学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互换,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着引导者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质疑、互相之间进行辩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各种疑惑和困难的解答,相互之间共同进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实践,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在成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小组的特点给予每个小组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共同研究,在任务完成后各小组进行答辩并对其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在小组成立后,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会干部的重要作用,加大育人育德的实践教育活动,教师也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解决困难的指导性建议。

2、积极教育视域下学校思政课教学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可以为学生确立研究目标,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完成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对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总结,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多设立课外实践活动,如知识竞赛、志愿者服务、参观红色圣地、社会调查研究等。学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建设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除了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强学校的共青团员、辅导员等队伍的建设。明确各自的分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而实践活动则有共青团员、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完成。利用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认知和感悟,做到知行合一。

3、学校积极教育视域下,要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有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如: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红色故事、红色基因、航天元素、中国故事、校史故事等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增加内容供给。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要突破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之以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成长。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4、学校积极教育视域下,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转变除了创新教学模式外,还需要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灵活多变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感兴趣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互动性较高的教学手段,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彼此沟通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的教学手段需要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和特点,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或是研究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学校思政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将社会热点、国际时事或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辩论,进行思维的碰撞,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并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

积极教育视域下学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积极力量,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积极能力为基础,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运用积极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挖掘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发展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内在潜能挖掘,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 探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黄冰凤:“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 新的研究。重庆大学。2018。

[3]赵家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9。

本文支持项目:2024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课题“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JRSJY-202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