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张芳玲
甘肃省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高速公路养护所 甘肃省天水市 741020
摘要:本文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劳资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含义及相关对策进行论述。首先从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环境出发,论述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机制的改革,人事劳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对人事劳资从业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简述了专业素养的含义,包括政策法规的知晓力和专业熟练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再次,论述加强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包括对单位人事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水平以及人事劳资从业人员顺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学习相关政策知识、注重对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信息技术建设、完善薪资管理与员工数据分析等有效的对策,促进事业单位人事劳资从业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增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并适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工作者;专业素养
引言
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事业单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从业人员各项权益的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对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相关资格的审核、对薪酬制度的规定、奖罚措施的落实、绩效评估的开展以及职称评定等问题都需要综合协调地加以解决,这对外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要求较高。况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逐步深化,导致人事劳资管理工作内容繁多,从人员的招聘、入职手续的办理、薪资待遇到福利保险、奖惩措施、员工离职转岗等内容相当繁杂,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这也为人事劳动服务的革新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资源和知识的有效共享,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手段促进人力资源的决策性和服务型人性化发展。
一、人事劳资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概念
事业单位人事劳动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就是指从事事业单位人事工作和劳动工资管理工作的人所要具备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与人和计算机相互沟通的能力,是其本身职业道德水平的综合体现,包括人事劳资工作岗位上必须具备的政策法规水平、业务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其中政策法规水平即熟练掌握并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业务水平即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或者把经过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信息技术水平即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信息化、专业化以及现代化;与人沟通的水平即站在职工的角度上与他们沟通;协调能力即沟通主体不仅要充当一个组织内的人力资源服务的管理员,而且还具备独特的协调、监督和反馈能力以及敏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即一个优秀的从业人员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在为职工提供良好的服务的同时能够坚持以职业道德为准则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因此,人事劳资工作的质量、效益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与事业劳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其业务能力相关,同样也影响着职工的权益和事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运行的稳定性[1]。
二、提升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高人事劳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涵盖了组织的各个方面,包括用工、考核、培训、薪酬福利等,提高专业素养能够使人事劳资工作人员更加充分理解具体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计划,保障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而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增加职员的满意感和认同感,提升组织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组织文化与工作氛围。第二,提高人事劳资工作人员的素养有利于满足事业单位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正从传统的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型,人事管理也在向精细和智能化发展,对人事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政策解读、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专业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事劳资工作者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完成具体人事管理工作,在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的同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提高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2]。
三、提升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要搭建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架构,提升从事人事劳资工作的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事业单位按照人事劳资岗位的职能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薪酬设计、绩效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而且在培训中,要做好政策法规解读培训内容的更新培训工作,使从事人事劳资工作的人员能够准确领会理解国家和地方最新的劳动人事方面的政策,及时有效落实国家制定的政策,避免因政策知识的滞后性出现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失误现象。其次,要关注培训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在培训开展的方式与方法上,鼓励事业单位进行灵活选择。二是增强面向实践工作的培训方式,提升人事劳资工作人员的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理论培训+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培训形式,鼓励员工以在真实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人事劳资知识技能来提高个人的人事劳资管理技能和实操能力,在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针对人力资源工作中的难题进行研讨解决,寻找适合解决本部门人事劳资工作的方案等。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升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水平及数据管理能力。传统的人事管理是手工管理,由于人事信息录入方式及格式不够规范,会导致人事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统计分析不够精准、不能自动计算等现象,影响人事劳资管理的效率及数据准确性,也无法保证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包括电子档案系统、薪酬绩效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充分运用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提升人事信息的数据管理与自动计算精准性,尽量保证人事劳资管理数据的自动统计及数据录入的零差错,并便于单位人事劳资管理相关负责人对人事信息及时作出反应,提高整个单位的人事劳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做好对人事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设立综合的人事劳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以便于单位各类信息的快速采集及流转,从而保证人事信息在多个部门之间数据采集工作的准确性,减少人工工作的重复性,提高人事劳资工作的及时性及人工效率。
四、结语
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落实好人事劳资部门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人事劳资管理工作队伍的素质才能促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和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推动事业单位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开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地做好相关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协调等工作都是提升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工作人员高素质的有效做法,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应晓红.浅谈怎样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4(29):2.
[2] 李辉.浅谈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途径及方法[J].神州, 2018(4):1.
[3]吕欣璐等.事业单位做好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途径及方法探究[J].中国市场,2020(3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