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双减”政策的落地路径、实施举措及成效评估探究

作者

张平

河北省新河县振堂中学055650

引言:初中数学“双减”政策作为教育改革重要举措,期望能够缓解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然而从政策制定到实际执行存在诸多挑战,包括教师教学习惯转变难、家长教育观念调整慢等问题。探究基于实际调查分析政策推行困境与落地策略,构建完整实施体系探索科学评估机制,为政策高效执行提供思路。探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聚焦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力求找到符合学科特性且可操作性强方案,推动“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地。

一、剖析初中数学“双减”政策推行困境与落地策略

初中数学“双减”政策推行过程面临多重困境,先表现为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习惯通过增加习题训练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对减负增效方式存疑。家长普遍担忧减负会导致学习水平下降继续寻求校外补习,校外培训单位转型困难,部分单位采取隐蔽方式继续开展培训活动,学校课程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分层教学需求,评价体系仍偏重分数未能全面反映学生数学素养。针对这些困境落地策略应先强化政策宣传解读,通过教师培训会、家长说明会等形式帮助各方理解政策精神实质,建立校内课后服务体系提供多层次数学辅导,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推广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模式,减少机械训练,同时优化家校协同机制,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育人合力,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落地过程中还需考虑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城市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数学实验室、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农村学校则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师资不足问题。各地教研部门应组织编写符合“双减”要求教学参考资料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建立政策实施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师生家长意见,调整完善落地措施。值得注意政策落地需要给予学校足够自主空间,鼓励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创新模式避免一刀切做法,落地策略应强调循序渐进原则设定合理过渡期,让各方有充分适应时间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二、构建初中数学“双减”政策实施体系与推进方法

构建科学完整实施体系是“双减”政策成功推进关键,体系构建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包括课堂教学革新、课后服务优化等多个维度,课堂教学革新方面推行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知识点碎片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采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从现实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增强学习趣味性,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课后服务优化方面建立分层辅导机制,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针对性帮助,为优秀学生开设数学思维拓展课程,开展数学趣味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数学实验等,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家校协同强化方面定期举办家长课堂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建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双减”方案制定,开发家庭数学活动指南指导家长正确参与孩子数学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能作为“双减”政策实施典范案例,教师应当从生活情境引入设计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境,让学生体验负数概念产生背景,避免直接讲解定义增加负担。课堂采用探究 - 交流 - 归纳模式如在学习数轴上点位置表示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同有理数对应位置,形成直观认识,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关联将有理数比较大小与生活实例结合,如海拔高度比较、账户余额变化等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作业布置精简高效如设计一题多变形式,通过一道综合题考查正负数加减乘除多种运算减少机械重复练习,课后服务中针对学困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对优等生布置探究任务如设计探究有理数乘方规律项目,培养自主探究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探索初中数学“双减”政策评估维度与反馈机制

科学评估机制对政策实施具有导向作用需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学生维度评估应关注学习负担变化,通过作业时间监测、压力指数调查等方式客观反映负担减轻情况,关注学习兴趣转变,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观察等手段评估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变化,关注核心素养提升,通过多元评价方式考察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发展情况。教师维度评估应关注教学方式转变,评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情况,关注专业成长程度考察教师适应新教学要求能力,关注工作满意度了解教师对政策认可程度。学校维度评估应关注课程资源建设评估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关注管理机制完善考察学校各项配套措施落实情况,关注校园文化营造评估是否形成崇尚学习不崇尚刷题氛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学应当作为“双减”评估案例,通过多维度考察减负增效成果,教师在此单元实施翻转课堂模式,课前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自主探究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课堂上组织小组协作完成实际测量活动,如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测量校园内标志建筑高度。评估过程注重过程性表现,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探索全等三角形四个判定定理,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几何本质避免死记硬背公式。作业设计摒弃传统习题堆砌方式代之为一份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全等三角形应用实例并制作实物模型,实现知识迁移。教学反馈表明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课后讨论热烈主动收集全等三角形应用案例,家长普遍认为此类教学方式减轻了机械记忆负担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

结论:初中数学“双减”政策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统筹推进,通过分析政策推行困境可见传统教育观念转变、资源配置优化、评价体系改革是关键突破点。构建科学实施体系应强调课堂革新、课后服务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评估反馈机制需兼顾负担减轻与质量提升双重目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双减”政策落地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做法,实施过程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性激发内生动力,评估体系应注重发展性评价引导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小娟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J].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 2023(5):112-114.

[2] 邱凯林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多举措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4-6.

[3] 帅雪娇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J].[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