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气象万千
张军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基础部 271000
古风·梦游东岳昔曾登泰岱,今夕梦中行。
石径依山上,路经红门宫。
一轮皎皎月,曾照前人影。
马蹄踏石响,轿夫喘连声。
仪仗绵延十里长,松林摇风宿鸟惊。
柏洞幽幽绿,青枝扫长空。
秦皇眼望银河低,汉武伸手捉寒星。
云步桥头云撩绕,对松山间水纵横。
御封古松五大夫,而今新栽叶青青。
翻山越岭路渐高,汗衣飘飘逗爽风。
呼老杜,喊李白,同歇山亭饮几盅。
老杜感叹青未了,李白朗笑震千峰。
十八盘挂天门下,千阶万阶步步登。
南天门隐轻雾里,一行神仙天街行。
餐玉露,饮甘泉,众山如兽浮动云海中。
数声山鸡叫,一轮红日升,云霞万丈铺锦绣,云海千里峰染红。
岱顶一览众山小,森森绿林群鸟鸣。
老杜高吟迴空谷,李白长啸遏云停。
瀑泉畅,众岭应。
五岳我为首,泰岱天下雄。
梦醒忽不见,惟见东窗明。
2021.12.12
这是一首记梦诗,意境高远壮丽,意象姿态万千,感情丰沛激越,格调清新自然,用笔细腻周全,用梦游的形式,巧妙地歌颂泰山的美景和与泰山有关的人事,虚实相映,虽是虚的梦,却是实在的风景文化,蔚为大观,读来生动传神,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诗人耿建华,1948 年生于济南,1982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原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东诗词学会顾问、山东诗词学会诗书画院院长,是著名的教授、作家和书画家。诗书画都擅长,艺术是相通的,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古风·梦游东岳》创作于 2021 年 12 月 12 日冬天,冬天是孕育的季节,也是做梦的季节。“昔曾登泰岱,今夕梦中行。”诗人喜欢泰山,对这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国山情有独钟,过去曾经多次登上泰山。冬天不适宜登山,可是不能阻挡诗人今天晚上做梦游泰山。唐有李白梦游天姥山,今有耿建华先生梦游泰山,两座名山,两个喜爱山水的大诗人。在大梦中,“石径依山上,路经红门宫。”既然是梦,我们都知道,也就没有现实中的所谓逻辑关联性,一会这,一会那,诗的跳跃性就更强了,浪漫性色彩也就更浓了。梦中的这条登山“石径”是中路,从岱宗坊起始,经过红门宫,依山蜿蜒北山,直达南天门、日观峰。“一轮皎皎月,曾照前人影。”梦中的晚上,明月高悬,月光皎洁,在月光的照耀下,前面登山人的婆娑的身影,在石径上神秘的摇曳,这些登山的人是谁呢?“马蹄踏石响,轿夫喘连声。仪仗绵延十里长,松林摇风宿鸟惊。”这些登山的人原来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队伍,有的坐轿,有的骑马,有的步行还要拿着道具,这个仪仗队在梦中绵延十里长,煞是壮观,登山人的耳边不时传来风摇松树的飒飒声,人的骚动也惊醒了宿鸟。“柏洞幽幽绿,青枝扫长空。”过了碧霞灵应宫,石径两侧有一个由翁郁柏林组成的长廊,这就是“柏洞”,在茫茫夜色中发出幽幽的绿来,月光下柏树的青枝看起来一直在扫着天空。诗人好像在暗示我们什么,的确,柏洞见证了秦始皇封禅泰山。静态的“幽幽”和动态的“扫”都符合梦中景象,泰山又是一座神山,这样一想,让人不寒而栗。以中门天为交叉点,汉武帝封禅泰山走的是东御道,汉武帝从东御道封禅泰山也要经过中天门。“秦皇眼望银河低,汉武伸手捉寒星。云步桥头云缭绕,对松山间水纵横。御封古松五大夫,而今新栽叶青青。”在梦中,似乎秦始皇和汉武帝两只封禅的队伍在中天门会合了,然后一起北上了。接着,诗人使用了夸张修辞,两位皇帝一起上了九天云外,秦始皇望着眼下的银河大笑,汉武帝伸手捉拿星星玩。这两个形象特写充满了“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令人拍案叫绝。
泰山就是天界啊,在梦中封禅队伍不见了,朦胧中,诗人经过了云步桥、对松山,但见云雾缭绕,溪水纵横。那不是秦始皇御封的“五大夫松”吗?到这里,梦穿越了时间,现在御松旁边栽上了更多的小松树,更加郁郁青青了。“翻山越岭路渐高,汗衣飘飘逗爽风。呼老杜,喊李白,同歇山亭饮几盅。老杜感叹青未了,李白朗笑震千峰。”诗人在梦中继续翻越山岭,汗水浸湿了衣襟在风中飘洒,抬头一看,十八盘到了,体力不支,需要休息了,最好喝两杯,和谁一起喝呢,呼喊李白、杜甫,两人都写过泰山,现在都成了泰山上的仙了,还真来了,寒暄后一起坐在一个山亭下喝酒,喝了几盅后,杜甫就朗诵《望岳》,感叹时间无情,齐鲁依然青未了。潇洒自信的李白一个劲的朗声大笑,笑声震的众山峰摇摆起来。三人千辛万苦一步步登上千万级石阶,终于发现了隐约在“轻雾里”的南天门,“一行神仙天街行”,三人快步登上南天门,追上天街那一行神仙们。
在天街上,神仙们自然“餐玉露,饮甘泉”。在玉皇顶欣赏云海,众山如野兽在云海中浮动。在日观峰等待看日出,终于“数声山鸡叫,一轮红日升,云霞万丈铺锦绣,云海千里峰染红。”在山鸡的叫声中,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刹那间东方云霞万丈,就像铺满了锦绣一样,浮动在千里云海里的山峰一下子被朝霞染红了,此时此景,令人振奋。“岱顶一览众山小,森森绿林群鸟鸣。”诗人化用诗典“一览众山小”,也是天亮了曙光的作用,众山似乎变小了,整个泰山森林的群鸟相约着一起鸣叫了起来。这真是天籁的大合唱。“老杜高吟迴空谷,李白长啸遏云停。”受日出朝霞鸟鸣的引领,杜甫和李白也吟啸起来,空谷回响,云儿赏听竟停了下来。“瀑泉畅,众岭应。”侧耳倾听,泉水咕咕涌涌,溪流叮咚作响,瀑布隆隆垂下,似乎受到两位大诗人吟啸的影响,流得更加欢畅起来。远处的山岭也积极响应起了,不断传来回声,让人沉醉。
诗的最后,诗人在深深的震撼中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五岳我为首,泰岱天下雄。”泰山是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第一“雄”山。“梦醒忽不见,惟见东窗明。”梦醒了,梦中的景象不见了,诗人回到了现实,躺在床上,发现天刚刚亮了。
这首记梦诗,诗人通过梦游泰山,为我们营造了一幅幅内涵丰富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热爱泰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这些风景画面,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气象万千,雄伟瑰丽。为了充分表达感情,这首古风骈散结合,句子长短错落,最短的三字一句,最长的九字一句,使用了比喻、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使意象更加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更加典型突出,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表现手法上,除了虚实相映之外,还使用了叠字和用典,叠字“皎皎”“幽幽”“青青”“飘飘”“步步”“森森”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两个典故,“一览众山小”是诗典,“五大夫松”是事典,使这首诗意蕴丰富起来。另外还有,语言清新明快,意象选取围绕泰山特点,更利于感情的表达。
这的确是一首诗中有画,气象万千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