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逻辑、原则与路径探析

作者

欧秀兰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协调推进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政治保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充分整合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将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成效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重视农村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注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既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传播先进社会思想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职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有利于突破各自的发展限制,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并在推进的过程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养分,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价值探析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是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高校与农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高校与农村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取得“1+1>2”的教育效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必要性

实现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百年变局持续演进,大国博弈趋于激化,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风险挑战,军事博弈、经济斗争、意识形态较量等愈发激烈,需要时刻准备着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堤防思想观念领域对中国渗透、歪曲的企图,是牢牢把握百年变局下战略主动权的基础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极端重要的工作,与经济工作、政治工作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有利突破各自发展限制,发挥总体合力,在夯实物质基础之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文化素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增强国家总体安全能力。

(二)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可行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资源与优势不同,但实质与目标相同,具有理论上共同研究、实践上共同建设的需要,这为二者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供了重要条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实践操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理论教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生活话语的表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术话语的表达;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务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求真”。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二者实质与目标相同,“都是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法,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二者的共同性,昭示着“联动”的可行性。一方面,高校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加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理论宣传,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教育体系和高稳定、高素质的思政教研队伍,培养了一批批有理想抱负的青年学子,积淀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些优势可以弥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理论研究、理论角度的短板,为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与保障。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教研舞台、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充满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为高校提供广阔的思想政治教研场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的重要性

第一,乡村振兴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高校作为全社会高端人才的摇篮,因其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和资源优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瘸腿”缺陷和高校与社会难以协同育人的问题仍然存在,乡村振兴为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乡村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能为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教研平台,高校师生通过实践活动,如热点问题调查研究、理论宣讲活动和理论教学活动等,深入农村,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在夯实理论基础上加强个人能力与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实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大学文化与乡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载体和新的动力,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脱节的困境,真正实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田野大地上,实现“求真”引领“务实”,“务实”保障“求真”。

第二,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重重挑战,迫切需要外部力量支撑。高校具有知识和人才优势,对全面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参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同时也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第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革新发展的不仅是产业、技术等物质财富密码,同时也体现在广大农民群众文化修养、思想品德和政治意识等精神财富的培养与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的基础和保障[ 张玉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价值[J].中国稻米,2022,28(01):13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要求,同时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发展需要。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课题,高校打破城乡区域发展限制,积极承担全面振兴乡村的社会责任,构建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在加强高校学生自我教育的同时,切实为乡村振兴作出实质性的贡献,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地位平等与双向互动的原则

坚持高校与农村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地位平等、双向互动是实现二者联动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农村建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相容相生、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教育主客体、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虽有所不同,但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新时代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实现二者联动,要坚持地位平等的原则,坚持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平等性,促进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既发挥高校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挥农村的巩固夯实作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突破各自限制,实现理论、人才、经验与技能的双向流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应对发展挑战,协同带动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二)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步的原则

政治上的清醒来自于理论上的成熟,行动上的坚定来自于头脑的清醒,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要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同步的原则,发挥教育对于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第一,实践是理论创新之源。高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催化地,但高校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农村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第二,坚持理论武装头脑,促进理论内化。“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习近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J].求是,2021(3):4]。广大青年学子和基层工作者作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做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武装工作,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素养、文化水平与责任意识的同时,有助于做好自身的理论武装工作。第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将先进理论外化。实现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最重要的广大人民群众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三)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显性教育是重点,隐性教育是难点,高校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联动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荣共生,契合人的发展需求,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显性与隐性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理论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科学系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完整的教育过程和明确的外在表征,可控能力较大,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为人所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不具备系统性,涵盖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领域,教育的内容容易被人所接受、认同与领悟,能发挥更持久的作用,但可控性较小且效果难以预测[ 宫建伟.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筑牢我国意识形态防线,单靠科学理论的灌输是行不通的,还需要以“渗透式”、“沉浸式”等方式方法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二者相结合,也是从教育对象的理论文化水平、人才培养方式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现状。

(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协调推进的原则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政治工作、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联系,协同推进农村工作开展,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与政治的辩证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既遵循教育学的一般发展规律,同时其政治性又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发展规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与政治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理论传播、文化传承的文化活动,还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办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离开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理论上的空谈。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乡村物质建设、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促进农村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共同增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2]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