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国省道养护效率的预防性维护策略研究

作者

毛佳伟

苏州三创路面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

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长,国省道的养护工作逐渐成为保障交通畅通和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养护方法通常侧重事后修复,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无法有效应对道路病害的扩散。因此,如何提升养护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成为当前国省道养护管理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提升国省道养护效率的预防性维护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早期诊断、智能化监控和科学规划的养护新模式。通过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模式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养护效率,降低养护成本,并为未来的道路养护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国省道、养护效率、预防性维护、道路病害、养护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干线,承担着巨大的交通流量。然而,随着道路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老化、损坏和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国省道养护的传统模式通常侧重于事后修复,往往在道路出现较大损害后才进行修复,造成了高昂的养护成本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传统养护方式的一个显著问题是缺乏预防性维护,导致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修复。因此,提升养护效率,尤其是通过实施预防性维护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预防性维护不仅能帮助提前识别潜在的道路病害,还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减少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最终有效提高养护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提升国省道养护效率的预防性维护策略,探究如何通过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实现道路的高效养护。

一、国省道养护现状与挑战

在我国,国省道的养护工作通常依赖传统的事后修复和养护方式。然而,这种方式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养护资金的不平衡分配导致部分地区的养护任务无法得到及时处理。由于养护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养护资金的缺乏使得养护工作难以持续。其次,传统养护方式的滞后性较强。即便道路出现了早期病害,往往也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处理,致使病害蔓延,修复成本大幅上升。此外,传统养护方式对养护资源的配置不够科学,养护计划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养护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根据现有的养护经验,传统养护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对道路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早期诊断。一旦道路病害严重,往往需要采取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的修复措施,既浪费了资源,又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因此,如何通过提升养护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成为当前道路养护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预防性维护策略的基本理念

预防性维护策略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早期诊断和主动干预,避免道路问题的蔓延和加重。这种维护方式的特点在于其前瞻性,它能够通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大规模的病害发生,从而大幅降低修复的成本。与传统的事后修复相比,预防性维护能够有效减少因突发性故障导致的巨大损失。

预防性维护的具体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道路状况的监测,使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如传感器、无人机等,实时对路面病害、沉降和裂缝等问题进行监控,及时获取数据,发现问题。其次,通过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养护计划。通过科学规划养护周期和内容,合理调配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最后,在实施养护时,借助现代化的养护设备,进行智能化、高效化作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这种预防性维护策略,不仅可以减少养护成本,还能够在确保道路使用安全的同时,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预防性维护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养护效率,也为将来的养护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三、提升养护效率的关键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国省道的养护效率,实施有效的预防性维护策略,必须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以确保养护工作的高效进行。这些措施不仅涉及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3.1 引入智能化监控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监控技术已经成为提升养护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在道路上部署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道路的状况,包括路面裂缝、沉降、车辙等病害的发生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养护部门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例如,无人机巡检能够快速覆盖大范围的路段,精准检测病害点,大幅减少人工巡查的工作量,节省时间和成本。

3.2 加强道路病害的早期诊断

道路病害的早期诊断是预防性维护成功的关键。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实时监控,养护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初期病害。例如,使用先进的路面扫描技术,可以高效地检测出早期的裂缝和沉降问题。通过及时修补,可以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减少大规模修复的成本。

3.3 精准养护资源的配置

精准养护资源的配置,意味着根据不同道路的使用情况、气候条件、交通量等因素,合理安排养护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养护周期和养护项目,避免盲目铺设养护,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例如,交通量较小的路段,可以适当延长养护周期;而交通量大的路段,则需要提高养护频率,保证道路的良好状态。

3.4 提升养护队伍的专业能力

养护队伍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提高养护队伍的能力,应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水平。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养护工作中高效、精确地完成任务,从而提升整体养护效率。

四、实施预防性维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尽管预防性维护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资金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预防性维护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一些地方的养护部门由于资金短缺,难以实施这一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养护资金的投入,确保预防性维护得以顺利实施。

养护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较慢,部分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养护设备,缺乏现代化、高效的设备。对此,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促进新设备的普及和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养护效率和质量。

预防性维护的实施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地养护单位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养护工作效率。

结论

随着国省道交通量的不断增加,传统养护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护需求。通过实施预防性维护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国省道养护的效率,减少养护成本,并提升道路使用寿命。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预防性维护将成为道路养护的主流方法。为确保预防性维护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省道的养护工作将更加高效、科学,为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清平. 山西公路发展史研究[D].山西大学,2012.

[2]曹亦纯. 基于DEA的南昌市国省道养护效果评价及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22.DOI:10.27232/d.cnki.gnchu.2022.004590.

[3]薛明霞. 云南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供给异质性及生成逻辑研究[D].云南大学,2022.DOI:10.27456/d.cnki.gyndu.2022.000680.

[4]杨加娟. 兰州公路管理局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