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助力小初衔接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语赢

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133708

引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任务,然而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过渡过程中普遍存在衔接断层现象,表现为教学内容脱节、学习方式转变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持续发展。探究立足“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探索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评价机制、融合教学方法三方面策略,期望能够破解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英语衔接难题,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持续提升。

一、构建课程体系,打造衔接基础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应立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秉持螺旋上升原则注重前后贯通,梳理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英语课程标准,找准知识衔接点编制衔接导图,明晰教学内容纵向联系。通过设计主题式课程模块将语音、词汇等知识点按难度递进排序,确保学习内容连贯性,例如小学高年级引入简单时态概念为初中时态学习奠基。低年级关注日常用语积累,中高年级逐步向交际能力培养过渡。建立校本特色课程弥补教材衔接缺口。学校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团队编写《小初英语衔接读本》,精选小学阶段核心词汇与句型,同时预习初中必备知识点形成过渡性学习材料。开发英语文化体验课程,通过英语角、英语节等活动创设浸润式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感与学习兴趣为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课程体系完善还需关注师资协同机制建设,小学英语教师与初中英语教师共同组建教研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联合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通过结对子方式小学教师了解初中教学要求,初中教师熟悉小学生学习基础,共同探究衔接期教学策略。学校层面建立英语学科纵向教研制度,定期召开跨学段会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同时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教研员、骨干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提升课程品质。

二、优化评价机制,促进能力提升

优化评价机制必须关注学习全过程与多维目标,既考量知识掌握程度又关注能力养成情况,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评价体系应突破传统纸笔测试局限,构建多元立体评价网络实现小初阶段评价标准无缝衔接。评价内容应涵盖语音语调准确性、词汇应用灵活性等方面,使评价维度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保持一致,评价方式应融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档案等多种手段全面反映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评价主体应打破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机制形成多方参与评价共同体。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学习起点低、学习环境欠缺等特点,评价标准设计应体现梯度性与包容性,既为优秀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又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信心与持续学习动力。

人教版(PEP)三年级下册 教学中,评价机制优化案例应当具体体现为构建彩虹评价体系,该单元以结识新朋友为主题,包含问候语、自我介绍等内容教师设计多维评价指标:语音发音清晰度、问候语运用恰当性等。课堂中采用表演评价法,学生两两组合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见面问候情境,全班学生通过拇指评价卡给予即时反馈培养学生评价意识。单元学习过程中设立 MeetingStar 成长墙,记录每位学生在口语表达、词汇记忆等方面进步情况实现可视化评价,针对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胆怯问题创设英语交友小邮局活动,学生通过录制问候视频或音频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个性化评语,既减轻表达压力又培养语感。单元结束后不仅关注 Hello 、Hi、 Goodmorning 等词句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运用所学内容与人交流意愿与能力,采用情境测评 + 档案记录方式进行综合评估,让评价真正服务于能力提升而非简单判断优劣,为学生适应初中英语学习方式奠定良好基础。

三、融合教学方法,实现无缝过渡

融合教学方法需兼顾小学趣味性与初中学术性,既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又培养系统学习能力,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应构建渐进式教学策略,让教学方式变化呈现平滑过渡而非陡然转变。小学阶段适当增加知识体系梳理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初中阶段保留部分活动式教学元素维持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应从活动主导型向任务探究型过渡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学形式方面融合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实现学习方式平稳转换,在教学组织上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异质分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为适应初中复杂学习任务做准备。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应用场景缺乏问题教师应创设丰富语言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活动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增强语感培养,同时注重学习策略指导,从低年级简单记忆方法引导到高年级复杂思维导图应用,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自身特点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 it? 教学中,融合教学方法体现为阶梯式任务教学实践,该单元涉及时间表达、日常作息等内容,既有基础词汇学习又包含时间概念理解,需处理好趣味性与系统性关系。课堂伊始采用时钟魔术盒导入,学生通过触摸盒中时钟猜测时间激发学习兴趣,随后进入表达学习区,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时间场景,引导学生观察钟面特点发现时间表达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接着开展生活连接桥活动,学生记录个人一天作息时间并运用所学时间表达方式介绍自己日常安排,实现语言与生活融合,教学过程中穿插思维导图训练,指导学生梳理时间表达结构框架,为将来初中系统学习奠定思维基础。巩固环节设计时间侦探合作任务,小组成员轮流扮演时间描述者与侦探,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形式强化学习效果。

结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建设是破解小初衔接难题关键途径。通过构建纵向贯通课程体系学生获得系统完整学习内容,通过优化一体化评价机制学生核心能力得到全面评估与促进。通过融合渐进式教学方法学生实现学习方式平稳转变。此实践探索不仅提升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也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提供可借鉴经验。未来应当进一步聚焦农村特色英语课程开发,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差异化教学策略,完善小初衔接长效机制推动农村英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任世春 .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实践 [J]. 天津教育 , 2024(24):70-72.

[2] 万慧明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探索 [J]. 家长 , 2025(9).

[3] 李佩珊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D]. 河南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