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关键策略与效能提升研究

作者

王明旺

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中心小学校  133719

引言: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转型升级,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作为创新教学形式受到广泛关注,此类任务群突破传统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强调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然而当前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任务设计缺乏系统性、组织模式单一等问题,探究期望能够探究小学语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施关键策略,提出效能提升路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设计策略,课堂教学效能递进提升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设计需立足语文学科本质,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系统构建,先应确立明确学习目标形成递进式任务链,每项任务既相对独立又互为支撑,构成有机整体。从浅层认知到深度思维任务设计遵循难度梯度,基础任务注重语言文字积累提升任务强调文本分析能力,拓展任务引导创造性思维,挑战任务促进跨领域迁移应用。任务情境创设需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入真实问题情境增强学习意义感,任务形式应多样化,包含个体思考、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平衡语言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教学资源配置需前瞻性规划整合课内外资源包括文本材料、数字媒体等,为任务实施提供充分支持,同时任务设计需预留适当弹性空间,允许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满足班级差异化需求。

任务群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效能呈现递进提升态势,精心设计任务群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动机,主动探究意识明显增强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阅读理解深度拓展,学生不再停留于表层文本信息获取,而是逐步形成文本解读、比较分析、批判思考等高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表达方式,口头表达流畅自信,书面表达条理清晰,问题解决能力逐步形成,面对开放性问题,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方案,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型,合作意识增强小组互助学习成为常态。

二、学习活动组织模式优化,学生能力多维协同发展

学习活动组织模式优化需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先应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三维一体活动框架,促进个体思考、小组协作、集体探讨有机融合。活动开展采用螺旋式推进方式,每轮活动既包含前序内容巩固又增添新知识点拓展,形成持续深化过程。课前预习任务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激发学习好奇心,课堂活动组织灵活多变,根据内容特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避免单一模式带来枯燥感。阅读任务设置应注重层次性,包括基础阅读、分析阅读等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写作活动强调真实目标,如编写班级小报、制作主题手册等赋予写作实际意义。口语表达练习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即兴演讲、故事续编等形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过程中注重学生反馈收集,及时调整活动难度与进度确保每位学生获得成长体验。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一课为例,教师应当构建层次分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课前布置柳树观察任务引导学生在春季观察身边柳树特征,拍摄照片或绘制简图记录初步印象。课堂伊始设置诗意猜想环节展示柳树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想象古人眼中柳树形象,激发学习兴趣,诗歌初读阶段采用读—思—议模式,学生先自主诵读感受节奏思考生字词含义,小组内交流初步理解。诗歌深读环节设计意象探寻活动,引导学生捕捉“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与柳树关联,感受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动态美感,理解不知细叶谁裁出中想象力表现,体会“二月春风似剪刀”中拟人手法运用。表达创新环节开展诗意接力,每组选择一句诗歌意象进行扩展创作,如描绘柳树摇曳场景、编创春风剪刀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师引导方法精准把控,学习成果有效评估反馈

教师引导方法精准把控是任务群实施成功关键因素,先应转变教学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明确核心知识点与关键能力要求制定清晰教学路径。任务实施前应进行充分铺垫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认知联结唤起学习兴趣,引导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避免直接告知答案。对学生回答给予积极回应肯定闪光点,指出可改进之处营造支持性学习氛围,针对不同能力学生实施分层引导策略,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必要支架,为优秀学生设置挑战任务,活动进程中教师应把握适当介入时机,既不过度干预打断学生思路又不放任自流导致偏离目标。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为例,教师应当精准引导学习过程并实施多元评估,课前设置背景探秘任务,学生查阅春秋战国时期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社会状况,为文本学习做好铺垫。课堂初始引入问题导航,教师提出“为何邺地百姓贫困?西门豹如何解决问题?”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阅读环节中教师采用停顿思考法,在关键情节处适时暂停如巫婆选美女送河伯、西门豹要亲自送行等处,让学生预测情节发展激发阅读兴趣。人物分析阶段教师设计多角度审视,从言行举止、处事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西门豹形象,关于“西门豹为何要把巫婆等人推入河中”这一争议性问题,教师不直接评判而是组织法庭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立场进行思辨培养批判思维。学习成果评估采用多元方式:一是情境演绎学生分组表演故事片段,评价表演中人物形象把握准确度,二是续写创作想象西门豹治理邺地后变化,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理解,三是价值探讨学生撰写我眼中西门豹短文,评价其思考深度与独特视角,四是自评互评,学生对小组协作质量进行反思促进合作能力提升。

结论:小学语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施需整体规划系统推进,通过构建科学任务设计框架优化学习活动组织模式,精准把控教师引导方法建立多元评估反馈机制,形成完整实施体系。科学实施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教师专业能力获得同步发展,教学设计水平显著提高,课堂组织能力明显增强。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学段任务群实施特点,深化学科融合路径完善评价机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持续深入。

参考文献

[1] 万盼 . 浅析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J]. 2024.

[2] 尚雪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D].杭州师范大学 ,2023.

[3] 李晓莉. 小学语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教学研究[J]. 科教导刊,2024(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