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郝云力 张子悦 熊江玲 韦中良 张佳明 韩伟
1. 阜阳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2. 阜阳市第十九中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3. 阜阳市实验中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方程;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需体现育人目标,在教授基础知识与技能时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这要求教师将思政教育科学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政素养,以提高综合素质,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初中数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学习过程,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教师如果能把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则可激发学生产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和学术抱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生活和未来工作的挑战[1]。
二、案例示范
(一)内容解析
方程是初等代数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解方程使问题中的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过程与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根据具体问题列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是现实问题中含有未知数的相等关系的数学表达,发展抽象能力。
2. 通过数学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点燃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问题分析
教学时尽可能提供多样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寻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积累在具体问题中列方程的活动经验;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以重视方程的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程的概念,根据具体问题建立方程模型。
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思维方式的转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解决问题,感受过程
问题 1 :甲、乙两支“重走长征路”登山队沿当年红军某段行军路线,同时向红色山峰(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阵地)进发。甲队从距红色大本营(革命历史纪念馆)1km 的一号营地(红军宿营遗址)出发,每小时行进 1.2km ;乙队从距红色大本营3km 的二号营地(红军物资转运旧址)出发,每小时行进 0.8km 。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师生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中的信息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和学生一起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追问:你能用小学学过的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吗?
分析:甲队从刚开始在乙队后面 2km 到最终追上乙队,在这个过程中甲、乙两队的距离缩小 2km ,由甲、乙两队的速度差为 1.2–0.8=0.4(km/h) ,可知每小时甲、乙两队的距离缩小 0.4km ,所以甲队追上乙队的时间为 2÷0.4=5 (h)。
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得到问题的答案为 (3-1)÷(1.2–0.8)=5(h)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感受寻找相等关系、列含未知数 x 的等式是一种便捷的方法,感受“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这一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新解法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引出概念,明确步骤
问题 2 :梳理上述问题的研究过程,你能说一说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过程,即先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字母表示未知数;再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方程的概念:像这样,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
设计意图:结合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的过程,归纳出方程的概念,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列方程的一般过程,加深学生对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和方法的认识。
3. 例题示范,巩固方法问题3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 52% ,比男生多 80 人,这所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2)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 5m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 500m2 ,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分析并展示结果。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通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必要时应进行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学习,让学生再次熟悉列方程时设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再次体会如何寻找相等关系,以及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
4. 归纳小结,加强认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方程?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列出方程 ? 从实际问题中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2)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方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优势具体体现在哪儿?
(3)本节课之后你认为我们还需要研究方程的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归纳,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本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对整章有全局观、整体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13 页练习第1,2,3 题。
选做题:请你编写一个实际问题,使得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在设未知数 x 后可以列出方程 3x+1=22。
三、润物无声,润心立志
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润物细无声”中润心立志,与显性的思政教育课形成协同效应 [2]。接下来探讨此次教学实践是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的:
(一)渗透数学文化,讲好中国传统故事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本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溯源栏目,让学生知道“方程”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中国在代数思想发展中的开创性贡献,真切体会到方程这一重要数学模型的中国起源。这种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追溯知识本源的过程中,建立对中华传统数学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了数学史教育与文化自信培育的双重价值。
(二)弘扬革命文化,讲好中国革命故事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在革命斗争与建设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以“革命”为价值内核、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本节课中,教师以在题目中融入红军长征的内容。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题的过程中,透过题目情境感受红军长征的奋斗历程,在知识探究中自然体会革命文化内涵,实现数学思维训练与思政素养提升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鹏辉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J]. 科教文汇 ,2024,(22):166-170.DOI:10.16871/j.cnki.kjwh.2024.22.039.
[2] 殷世东 , 陈思 . 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及其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J]. 集美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24,25(06):41-49.
[3] 许静 ,李雅楠 , 郇维中 . 课堂融合角度下的数学文化课程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2):61-63.
资金项目:省高校杰出青年研究项目(2022AH020082);“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协同质量提升计划”项目(2024 XTTZX M06);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xxkc133)。
作者简介:郝云力(1984—),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数学和模糊控制;张子悦(2000-),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熊江玲(2000-),女,湖南张家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