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优化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
杨文姣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二干渠管理处 湖北 荆门 448156
水利事业单位作为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实现防洪减灾等重要职能的主体,其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水利行业面临新挑战与机遇的背景下,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成为水利事业单位提升竞争力、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够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1 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问题
多数水利事业单位主要依赖传统的校园招聘和公开招考方式引进人才。校园招聘往往集中在少数重点水利院校,覆盖面有限,难以吸引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多元化人才。公开招考流程繁琐,周期较长,且考试内容可能无法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导致部分优秀人才流失。
1.2 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方面
岗位划分不够细致,存在职责重叠或空白区域。一些关键岗位的工作负荷过重,而部分辅助岗位人员冗余,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岗位设置未能充分考虑水利行业的季节性和项目性特点,在水利工程建设高峰期或防汛抗旱关键时期,人力资源调配困难。
在人员分配过程中,未能充分依据岗位的专业要求和员工的技能特长进行合理安排。部分员工被安排到与自身专业或能力不相符的岗位,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既影响了员工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也降低了单位整体的工作绩效。
1.3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方面
绩效考核侧重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等重要因素。考核指标量化程度低,多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考核结果主观性强,无法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1.4 组织文化与员工关系方面
水利事业单位对组织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单位内部文化活动匮乏,员工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团队凝聚力,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沟通渠道不畅,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影响工作协同效率。同时,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员工关怀机制,对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关注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2 优化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2.1 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在人才引进的策略上,水利事业单位不能仅依赖传统招聘方式,如在本地报纸、招聘会上发布招聘启事。应积极开拓新兴渠道,与高校建立深度且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比如与水利水电专业实力强劲的高校共同设立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水利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与需求,单位也能提前选拔优秀学生,为未来储备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招聘平台,精心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从优厚的福利待遇、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项目等多方面展现单位优势,吸引社会各界水利人才。针对水文地质分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等特殊专业或因紧急项目急需的人才,可采用猎头推荐、项目合作引进等灵活方式。借助猎头公司广泛的人脉资源与专业的人才筛选能力,快速锁定目标人才;通过与外部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识别并吸纳优秀人才,从而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和质量。
2.2 科学设置岗位与优化人员配置
对水利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从水资源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防汛抗旱指挥等各个环节入手,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量,科学划分岗位。例如,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可细分为水质监测岗、水量监测岗、数据分析岗等;在水利工程建设高峰期,任务量大幅增加,可设立弹性岗位,如临时工程监理岗、项目辅助岗等,以应对水利行业的季节性和项目性需求。同时,每半年或一年定期对岗位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参考工作任务变化、新技术应用、政策导向等因素,确保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2.3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制定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兼顾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工作任务指标可包括项目进度完成率、工程预算控制情况;工作质量指标涵盖工程验收合格率、安全事故发生率等。对于创新能力,可考核员工提出的优化工程流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创新性建议数量及采纳情况。在团队协作方面,通过团队成员互评、项目负责人评价等方式衡量。提高考核指标的量化程度,如将工作任务完成率精确到具体百分比,明确评价标准,如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 95% 及以上为优秀, 85%-94% 为良好等,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引入 360 度考核方法,综合上级、同事、下属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上级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同事从协作配合角度评价,下属从领导能力方面评价,服务对象从服务态度、工作效果等方面评价,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
2.4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与员工关系管理
明确单位的核心价值观,如 “守护水资源,造福千万家”“创新水利,服务社会” 等文化理念,通过制作宣传手册、举办文化讲座、开展主题培训等方式,将组织文化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每季度一次的团队建设活动,可选择户外徒步、素质拓展等形式,增强员工间的信任与协作;每年举办文化节,设置文艺表演、技能竞赛、知识问答等环节,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办公区域设置文化墙,展示单位发展历程、员工风采、优秀项目成果等,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每月定期开展员工座谈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面对面交流,员工可自由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对单位发展的建议等。设置意见箱,鼓励员工匿名反馈问题,确保意见的真实性与广泛性。加强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沟通,管理层定期深入一线工作岗位,了解员工工作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完善员工关怀机制,在员工生日、结婚、生育等重要时刻送上祝福与礼品;当员工遇到工作难题或生活困难,如家庭突发变故、工作任务压力过大等,单位及时组织慰问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如安排心理辅导、调整工作任务等,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结束语
优化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引进与培养、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及组织文化与员工关系等多个方面。通过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施科学合理的优化对策,能够提高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升单位的整体竞争力,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水利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不断探索创新,适应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振晓 , 王学敏 . 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J]. 水利技术监督 ,2022,(12):111-113+182.
[2] 黄李勇 . 水利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探讨 [J]. 经济管理文摘 ,2021,(05):105-106.